胖都来“碰瓷”胖东来,是营销还是侵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4 06:06 10

摘要:最近,零售界出了件大事。五一当天,浙江嘉兴一家叫“胖都来”的商场高调开业,现场锣鼓喧天、明星云集,本是一场热闹的商业盛事,却因名字和河南零售巨头“胖东来”高度相似,迅速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网友们纷纷指责这是一场明目张胆的“碰瓷”行为。

最近,零售界出了件大事。五一当天,浙江嘉兴一家叫“胖都来”的商场高调开业,现场锣鼓喧天、明星云集,本是一场热闹的商业盛事,却因名字和河南零售巨头“胖东来”高度相似,迅速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网友们纷纷指责这是一场明目张胆的“碰瓷”行为。

“胖东来”在零售行业那可是大名鼎鼎,堪称业界传奇。创始人于东来打造出“不满意就退货”“员工薪资超行业50%”等独特经营模式,让胖东来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零售业乌托邦”,2019年更是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驰名商标,覆盖45个商标类别,品牌价值极高 。与之相比,“胖都来”2025年1月才申请商标,仅覆盖第35类广告销售和第29类食品,且还在实质审查阶段,就迫不及待开业,实在让人怀疑其动机。

从法律角度看,“胖都来”此举大概率已构成侵权。根据《商标法》第十四条,驰名商标享有跨类保护权利 。“胖都来”与“胖东来”发音、字形高度相似,且同属零售服务行业,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这种极易导致消费者误认的情况,明显构成商业混淆行为。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分析,二者在第35类商业管理服务中构成同一种服务,名称近似,侵权要件十分明显。

面对质疑,“胖都来”声称“都”字取自集团董事长姓氏,“胖”寓意丰盈美好。但工商信息显示,其母公司浙江盈中控股法定代表人为王建明 ,与“都”姓毫无关联。更夸张的是,该公司早在2025年1月就申请注册“淘都来”“乐都来”等商标 ,这一系列操作,怎么看都像是有预谋的“职业蹭流量”行为。

再看开业现场,商场外立面采用和胖东来如出一辙的“原木色+暖光”风格,购物袋配色、货架间距,甚至“不满意就退货”的标语都照搬照抄 ,完全就是胖东来的翻版。还有消费者拿着胖东来购物卡误去胖都来消费,工作人员无奈报警处理,这尴尬的一幕,也坐实了“胖都来”的模仿痕迹。

“胖都来”这波操作,无疑是想借胖东来的热度快速打开市场。开业活动邀请五位明星助阵,抖音话题#胖都来就是胖东来#播放量超2.3亿次 ,争议性名称成功助推其登上微博热搜第二,首日客流量达8.5万人次,销售额600万元,短期内确实收获了巨大流量。可这种“碰瓷式营销”终究是把双刃剑,胖东来法务团队迅速行动,连夜整理32项证据,包括20段监控视频和78张对比图 ,直指其商标混淆、装修抄袭、宣传碰瓷三大侵权行为。一旦侵权被认定,“胖都来”不仅要更名,所有带logo的物料都得销毁,预计损失超5000万元,更严重的是,会给消费者留下“傍名牌”的恶劣印象,后续发展堪忧。

胖东来用26年时间才建立起如今的品牌价值,不是简单靠模仿就能复制的。数据显示,胖东来2024年销售额突破80亿元 ,单月最高销售额达17.49亿元,而“胖都来”母公司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 ,二者实力悬殊。这种只学皮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模仿,最终只会暴露自身短板。

目前,胖东来已启动法律程序,4月28日完成证据公证,5月5日向海宁市市场监管局提交投诉书,并邮寄律师函要求停止侵权 ,其法律顾问表示,若未获回应将起诉索赔500万元 。过往23起商标诉讼91%的胜诉率,彰显出胖东来成熟的品牌保护能力。

“胖都来”碰瓷胖东来事件,给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品牌命名要严守法律底线,商业竞争更要秉持诚信原则。《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搭便车”行为300万元的处罚上限,对比百亿级品牌商誉,确实过低,急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辨别能力,让真正用心做企业、搞创新的商家获得应有的市场回报,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商业生态。

来源:娱乐路人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