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说个真实案例。去年我表弟冲着“人工智能"的热度报了个二本院校的AI专业,结果发现他们专业课老师都是刚毕业的硕士生,实验室电脑还是五年前的老古董。这就像去网红餐厅打卡,结果发现菜是预制菜一个道理。现在很多学校跟风开热门专业,实际教学资源根本跟不上。特别是那些名
高考填志愿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最近朋友圈里疯传的“十大热门专业榜单",搞得家长学生都跟着焦虑。今天咱们聊聊几个扎心的现实。
先说个真实案例。去年我表弟冲着“人工智能"的热度报了个二本院校的AI专业,结果发现他们专业课老师都是刚毕业的硕士生,实验室电脑还是五年前的老古董。这就像去网红餐厅打卡,结果发现菜是预制菜一个道理。现在很多学校跟风开热门专业,实际教学资源根本跟不上。特别是那些名字带“智能"“大数据"的专业,家长可得擦亮眼睛看清楚。
工资这事儿更是个玄学。网上动不动就说“应届生年薪30万",其实这都是金字塔尖的数据。就拿计算机专业来说,头部企业确实给得起高薪,但普通院校毕业生平均月薪也就七八千。我认识个华为的HR朋友,他说现在连985院校的简历都看不过来,普通学校毕业的连简历关都过不去。
医学类专业看着稳定,但现实很骨感。我邻居家闺女读了八年临床医学,现在三十岁了还在规培,每个月拿的钱还不够交房租。倒是她那个读口腔医学的高中同学,毕业就进了私立诊所,现在自己开了三家连锁牙科诊所。这说明选专业不能光看表面,得结合个人性格和家庭条件。
现在最吃香的反而是些“冷门组合"。我朋友公司去年招了个既懂法律又懂编程的毕业生,专门处理数据隐私合规问题,这种复合型人才现在抢手得很。就像现在很多车企招人,既要懂机械又要懂电池技术,单一专业背景反而不占优势。
给考生三个实在建议:第一,别迷信名校冷门专业,普通学校的王牌专业更靠谱;第二,把"能学到真本事"放在首位,有些专业听着高大上,实际教的东西都是纸上谈兵;第三,平衡城市与学校的选择关系,在深圳读个普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可能比在西北读985更容易找到实习机会。
最后说句大实话,现在科技发展这么快,今天的热门专业四年后说不定就过剩了。关键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跨界思维。就像十年前没人能预测直播带货会成正式职业,未来肯定会出现现在根本不存在的新工种。填志愿这事,既要脚踏实地,也得留点应对变化的余地。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动漫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