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夏天,热,又一次成为了我们的共同记忆。数据显示,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四川、新疆……齐刷刷地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全国有10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了当月的历史极值。在一些地区,气温一度到了41.4℃。
不行了。快融化了。
这个夏天,热,又一次成为了我们的共同记忆。数据显示,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四川、新疆……齐刷刷地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全国有10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了当月的历史极值。在一些地区,气温一度到了41.4℃。
热。太热了。我和烤肉之间,真的只差一撮孜然了。
但是,高温,不仅带来了滚烫的空气,也创造了大量的需求。
比如,出行。贵州、云南、黑龙江的机票,变得抢手。庐山、莫干山的酒店,常常需要提前预定。比如,商品。空调、风扇的销量,爆发式增长。在电商平台上,一些热门降温产品的月销量,能轻易突破10万件。再比如,生活方式。数字游民,带着笔记本电脑,去往一个凉快的小城,一待就是一整个夏天。候鸟老人,能把云南一个村子的入住率,从20%拉到90%。
出行,商品,生活方式……数据显示,所有这些因“高温”而生的需求,已经组成了一个1.2万亿到1.5万亿元规模的市场。而这个“从高温中赚钱”的万亿市场,也被称为,清凉经济。
那么,清凉经济,和我们有什么关系?40来度的夏天里,藏着什么样的赚钱机会?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我试着做了一些研究。渐渐的,一个“IP化-产品化-场景化-IP化”的循环飞轮,开始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今天,我看看能不能把它讲明白。
01
IP化
什么是IP化?
IP化,就是在消费者的心里,给你自己画一个独一无二的“格子”。
我们活在一个信息高度爆炸的时代。消费者的心智,像一个塞满了东西的巨大货架。非常非常拥挤。如果,你给他的信息,是模糊的,是普通的,比如“我这里很凉快”。那这个信息,就会像掉进大海的一滴水那样,瞬间消失。因为,“凉快的地方”太多了。你的信息,没有一个专属的“格子”来存放。
而IP化的本质,就是通过创造一个独特的、有吸引力的符号,在消费者的心智货架上,为你自己画出一个专属的格子。当消费者产生特定需求的时候,能第一时间从你这个格子里,提取出信息。
它解决的,是“被发现”和“被记住”的问题。
举个例子。贵州六盘水。
20年前的六盘水,是著名的“煤都”。你去六盘水出差,回来的时候,可能鼻孔都是黑的。滚滚的浓烟,是这座城市的底色。
可是,煤,不能是六盘水的全部。万一挖完了,怎么办?城市,要怎么转型?六盘水手里,其实有一张被煤灰掩盖的王牌。
它地处乌蒙山腹地。海拔高。夏天的平均温度,只有19.7℃。
于是,六盘水做了一个极其有远见的战略决策。他们没有急着修酒店、造景区,而是先干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给自己的“凉快”,起了一个名字。从2005年开始,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了六盘水一块金字招牌。
中国凉都。
你听听。中国凉都。这四个字本身,就是超级IP。一个极其简单,又极其权威、极易传播的符号。它在人们的心智里,画下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格子。当我们想找一个避暑胜地时,很多人就会第一个从这个格子里,取出“六盘水”。
这就是IP化的价值。
可是,我又不是市长。六盘水的故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往大了说,IP化,可以帮助城市打造品牌。往小了说,IP化,可以帮助你的产品和服务传播、扎根。
比如,你想做民宿。别叫“某某村18号民宿”。这只是在描述一个地址。你可以给它一个名字。什么“可以听见风声的小院”。什么“夏夜晚风小住”。比如,你很会做解暑的绿豆汤。别叫“祖传绿豆汤”。它也可以有自己的名字。什么“三伏天续命水”。什么“回魂一碗”。再比如,你是在海边城市工作的摄影师。朋友圈里,就可以写“夏日汽水计划”,或者“日落大海”。
IP化,不是大公司、大城市的专利。
它只是提醒你,不要直接卖“凉快”,而是要卖一个关于“凉快”的品牌。
02
产品化
通过IP化,你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但是,通过产品化,你才能提供一个坚实的载体。
什么是产品化?
产品化,就是把一个不确定的“承诺”,变成一个确定的“交付物”。
你的能力,可能是能做一手好菜,可能是对家乡的山水足够了解,可能是特别会逗孩子开心。但是,这些能力,都是零散、不稳定、不可预期的。
而产品化的本质,就是对这些零散、不稳定、不可预期的能力,进行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的封装。然后,清晰地定义出具体的内容,和交付的标准。当然,还有价格。
一个没有被产品化的“承诺”,会让消费者疑虑。靠谱吗?会不会被坑?到底要花多少钱?而一个好的“交付物”,会让消费者清晰。你付这么多的钱,就能得到这么样一件东西。
它解决的,是“信任”和“预期”的问题。
举个例子。神农架。
世界自然遗产,华中屋脊,野人传说……这些,都是神农架的天赋。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天赋,更像是仅仅写在地理书上的,遥远的赞美。因为,真想体验这些天赋,太难了。交通不便,配套不足。
于是,神农架开始了自己的产品化。
比如,改善“到达路径”。他们大力发展交通。修公路,通高铁。比如,设计“体验心智”。他们不说“神农架欢迎你”。他们说“21℃的夏天”。这个数字,直接钩住了那些被高温折磨的消费者,给了他们一个清晰的预期。
仅仅是通过“修路”和“设计”,神农架就已经把天赋,翻译和打包成了一个游客可以轻松抵达,可以明确预期的“王牌产品”。
这就是产品化带来的确定性。
可是,我又没有世界遗产。怎么办?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天赋。比如,你是个美食爱好者。特别会“吃”。你对你所在城市的美食,了如指掌。这就是你的“信息天赋”。你可以设计一个叫“带你吃垮A市”的城市美食漫游产品,设计好路线,安排好时间,甚至包含解说和伴手礼。这就是对“信息天赋”的产品化。比如,你是个安静的手艺人。特别会“做”。这就是你的“技能天赋”。你可以设计一个“亲手做竹风铃”的体验产品,提供所有材料、工具和教学。这就是对“技能天赋”的产品化。
产品化,会帮你打包出一个让用户“闭着眼睛买”的方案。
它会提醒你,能力要变成产品,才能卖上价钱。
03
场景化
IP化。产品化。然后,场景化。
什么是场景化?
场景化,就是围绕你的核心产品,创造尽可能多元、丰富的体验。
如果说,产品化解决的是“信任”和“预期”的问题。那场景化解决的,就是“停留”和“复购”的问题。具体来说,是这么一个关键词。
清凉+。
比如,时间组合。
黑龙江集贤县的自然资源,可能比不上神农架。但它也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峡谷漂流。
这是一个不错的夏日产品。但是,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玩上两三个小时,也就结束了。大老远过来,如果只能玩一下午,总觉得有点亏。
于是,集贤县在“漂流”这个核心产品上,新增了一个场景。森林音乐节。
白天,游客在清凉的峡谷里漂流,释放激情。晚上,意犹未尽,直接参加一场在森林里举办的音乐派对。原本只有6小时的“白天消费”,变成了持续24小时的“昼夜闭环”。游客的停留时间延长了,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住宿、餐饮、购物。
比如,季节组合。
六盘水的传播符号,是“中国凉都”。那冬天怎么办?大半年的时间,设施和人员就闲着吗?
当然不是。六盘水做了一个“清凉+体育”的组合,利用自己高海拔、冬季低温的特点,建了好几个高山滑雪场。
夏天,它卖“19.7℃的凉爽”。冬天,它卖“零下3℃的激情”。
季节性的生意,成了全年无淡季的生意。
再比如,人群组合。
数字游民和候鸟老人,可能一住就是一两个月,甚至一个夏天。他们需要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景点”,而是一种“生活”了。
于是,“清凉+旅居”的组合,开始出现。
有人把闲置的房子,改造成带高速网络和共享办公区的长租公寓,服务数字游民。有人开办了包含棋牌室、食堂、康养服务的老年公寓,服务候鸟老人。
这些新的场景,彻底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可是,我还是做不到啊。既办不起音乐节,也建不起滑雪场。怎么办?
还记得你的“可以听见风声的小院”吗?一台投影仪,一些瓜子,几把舒服的躺椅,就可以增加一个“夏夜星空电影院”的场景。笔墨纸砚,和一壶好茶,就可以增加一个“雨天抄经品茶”的场景。
这些丰富的、美好的体验,最终都会变成游客手机里的照片,朋友圈里的文字,饭桌上的谈资。
最终,汇入你的IP。让它更响亮,更有价值。
IP化-产品化-场景化-IP化。循环向前。
然后,越转越快,越转越稳。
最后的话
好了。
关于“IP化-产品化-场景化-IP化”的循环飞轮,讲完了。
所以,40来度的夏天里,藏着什么样的赚钱机会?怎么做,才能从中赚到钱?
一方面,迭代认知。把“天气”,看作是一个需要用心去经营的、能持续产生价值的“资产”。而不仅仅只是“资源”。
另一方面,转动飞轮。用IP化,给自己一个响亮的名字。用产品化,给自己一个坚实的身体。用场景化,给自己一个有趣的灵魂。然后,不断向前。
这套逻辑,不仅适用于“清凉经济”。其实,也适用于这个看重“体验”的时代。
今天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他们愿意为独特的体验付费,愿意为难忘的情绪付费,愿意为社交的货币付费,愿意为更好的自己付费。
这个滚烫的时代,依然有滚烫的机会。
愿你心中有地图,手中有铁铲。
愿你有勇气,亦有智慧。
加油。
来源:刘润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