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萍乡市上栗县,一场针对未成年人的禁毒攻坚战正以“精准化、专业化、多元化”为抓手,为迷途少年点亮回归之路。近年来,上栗县禁毒部门以“零容忍”态度打击毒品犯罪的同时,将未成年人禁毒帮扶作为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靶向施策,构建起“缉毒执法+社
分享戒毒经历(图/傅斯瑶)
在萍乡市上栗县,一场针对未成年人的禁毒攻坚战正以“精准化、专业化、多元化”为抓手,为迷途少年点亮回归之路。近年来,上栗县禁毒部门以“零容忍”态度打击毒品犯罪的同时,将未成年人禁毒帮扶作为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靶向施策,构建起“缉毒执法+社会关爱”的双向运转模式,为青少年筑牢无毒防护网。
专业团队守护“心灵绿洲”
“这些孩子中,有的因交友不慎误入歧途,有的因家庭变故寻求刺激。”7月28日,上栗县公安局禁毒大队二级警长蔡妍玉介绍,该大队以“不漏一人、不落一户”为原则,对全县涉毒群体展开拉网式排查,重点梳理出38名涉毒未成年人及23名涉毒家庭未成年子女,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机制。档案详细记录涉毒成因、家庭环境、心理状态等信息,为个性化帮扶提供科学依据。
蔡妍玉介绍,通过定期更新档案、调整帮扶策略,能确保每一份关怀都能直击痛点。例如,针对涉毒家庭子女,上栗县将其纳入“朝夕相伴”市级重点帮扶项目,从生活救助、学业支持到心理疏导,提供全方位援助。
为破解帮扶专业性不足的难题,在上栗县禁毒志愿者协会,上栗县组建了一支由社会工作师、心理健康指导师、法律专家等组成的“禁毒智囊团”。团队中,1名社会工作师、18名助理社会工作师、4名心理健康指导师及法律、医学专业人才提供24小时心理和法律服务热线,为涉毒未成年人提供“一对一”深度辅导,推进“朝夕相伴计划”“无毒少年,一起向未来”“全民禁毒进乡村”等特色项目。
“我遇人不淑,交了个男朋友,他带着我吸毒。”16岁的李某某(化名)曾因交友不慎沾染毒品,在禁毒社工、民警和志愿者的联合帮扶下,通过对其定期心理疏导、集体活动融入社会,李某某最终戒断毒瘾并重返校园。如今,她已成为禁毒志愿者,用亲身经历警示同龄人:“毒品会毁掉一切,千万不要碰!”类似的案例在上栗县并非孤例。民警介绍,通过专业干预,大部分的帮扶对象都可以成功回归家庭、学校或社会,未再发生涉毒行为。
多元帮扶“重塑人生”
“第一次上台时,面对1000多名学生,去分享自己吸毒、戒毒的经历,腿都在打哆嗦。”上栗一文身店老板李某(化名)曾因店内客人说毒品提神,开始尝试吸毒,最终成瘾。2016年,从强制戒毒所出来后,他一度迷茫,禁毒民警发现其擅长文身手艺后,主动帮助联系门面、办理营业执照。
如今,他的文身店生意红火,他还成为禁毒讲师,在10余场现身说法中感动无数青少年。2018年6月,李某被国家禁毒委员会、中国禁毒基金会评为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优秀校外辅导员,同时获评的还有上栗县禁毒志愿者协会会长文敏,正是在他的劝说下,李某放下对过往经历的羞愧,将自己的故事分享给青少年,以此警醒大家坚决不可触碰毒品。
民警介绍,这是上栗县创新推出“生活救助+技能培训+就业支持”的全链条帮扶体系的一个实例。针对有就业意愿的涉毒未成年人,禁毒部门联合企业提供技能培训,甚至协助创业。家庭是戒毒的关键防线。上栗县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亲子活动,通过包粽子、做月饼等互动修复亲子关系。一位家长感慨:“是这些活动让我们和孩子的心重新贴在了一起。”此外,上栗县今年已开展20余场法治与禁毒教育主题活动,通过参观禁毒教育基地、模拟法庭等形式,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拒毒意识。
打造禁毒主题酒吧
上栗县禁毒工作的突破,离不开“双向运转机制”的构建。一方面,公安机关以“零容忍”态度严打毒品犯罪,通过精准研判、专案攻坚,从源头上遏制毒品蔓延;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六必工作法”(查获必报备、报备必访谈、出所必接回、接回必建档、建档必回访、回访必帮扶),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
“毒品问题不仅是治安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上栗县公安局禁毒大队负责人表示,通过将禁毒社会化理念融入缉毒执法,全县复吸率显著下降,群众对禁毒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此外,为营造全民禁毒氛围,上栗县公安局还创新宣传载体,将禁毒元素融入焰火晚会、网红酒吧、主题公园等场景。在万人参与的焰火晚会上播放禁毒宣传视频,在娱乐场所打造禁毒主题网红酒吧,吸引年轻人主动“打卡”学习。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开展60余场禁毒主题活动,禁毒志愿者队伍扩充至千余人,形成“全民识毒、防毒、拒毒”的强大声势。
“禁毒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上栗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双向运转机制”,深化科技赋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无毒晴空,让每一颗年轻的心灵都能在阳光下自由绽放。
编辑:聂琪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
来源:新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