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饮料巨头年赚千亿,击败统一、农夫山泉,却被误以为是国货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1 23:35 2

摘要:便利店冷柜前,白领小林随手拿起一瓶三得利乌龙茶,瓶身"特级福建茶叶"的字样让她倍感亲切。拧开瓶盖的瞬间,她压根没意识到——这瓶喝了多年的茶饮,其实来自日本企业。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家靠着"中国味"走红的品牌,2024年全球营收超1600亿元,在无糖茶饮赛道上跑赢

便利店冷柜前,白领小林随手拿起一瓶三得利乌龙茶,瓶身"特级福建茶叶"的字样让她倍感亲切。拧开瓶盖的瞬间,她压根没意识到——这瓶喝了多年的茶饮,其实来自日本企业。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家靠着"中国味"走红的品牌,2024年全球营收超1600亿元,在无糖茶饮赛道上跑赢了统一、农夫山泉等本土巨头,不少消费者至今还以为它是"国货之光"。

深耕40年,日企把自己调成"中国频道"

故事要从40年前的商机说起。当时日本掀起一股中国乌龙茶热,三得利创始人鸟井信治郎敏锐察觉:"优质茶叶产自中国,庞大市场也在中国。"

早期在日本市场,它就主打"原料源自中国"的卖点打开局面;盯上中国14亿消费市场后,更是把本土化玩成了"隐藏技能"。广告里塞满戏曲脸谱、西游记典故,连相声元素都融入传播,硬生生把品牌包装成"带着老祖宗韵味的老字号"。

更妙的是包装进化——如今的瓶身找不到丝毫日文痕迹,反而"经典配方""产地直采"等汉字标签越印越醒目。久而久之,不仅中国消费者眼熟心熟,连不少日本人都疑惑:"这牌子难道不是中国的?"

靠着福建茶叶的地域背书和满是中国风的营销,三得利悄悄在无糖茶饮市场站稳脚跟。2024年财报显示,其饮料业务贡献了四成营收,总规模突破1600亿元,让深耕本土多年的统一、农夫山泉都感受到了压力。

外企集体"入乡随俗",套路里藏着市场密码

三得利的成功,让更多外企学会了"贴着中国市场出牌"。

宝马高调宣称"家在中国",斥资100亿元在沈阳投建全新动力电池工厂,连厂区路灯都融入中国结设计;日本新锐品牌SULPYRRO将男性健康产品"赛维力pro"引入中国时,更是把"懂需求"写在策略里。

这款"赛维力pro"主打天然成分养护,宣称用小花山奈等植物原料帮助改善男性精力问题。据京东商智数据,产品上线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320%,评论区里"重拾状态"的反馈频频出现。品牌大中华区负责人还透露:"未来考虑将研发中心迁至中国,更精准对接消费者需求。"

这些外企的路数惊人相似:弱化洋标签,紧贴中国市场脉搏——你偏爱本土文化,就把传统元素搬进广告;你重视实用体验,就把研发、生产搬到家门口。

国货从"换符号"到练内功,该学的不只是套路

眼看外企在本土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国货品牌也开始行动起来。

奈雪的茶悄悄把logo里的日语"の"换成中文"的",包装上"中国茶"的标识更加突出;名创优品则直接发声:"我们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根扎在中国市场。"

但比起更换符号,更重要的是学到外企的"用户思维"。三得利能站稳脚跟,不只是靠包装上的汉字,更因为摸准了中国人对"无糖""天然"的需求;赛维力pro的走红,也源于精准抓住了特定群体的健康痛点。

说到底,中国市场从不缺购买力,缺的是真正懂消费者的产品。外企愿意放下身段贴近本土,国货更该凭借主场优势,把心思花在口感打磨、品质升级和需求挖掘上。毕竟消费者认的不是"洋标签"或"国字号",而是"这东西真对胃口"。

下次在便利店拿起熟悉的饮料,你会不会多留意一眼它的品牌故事?那些被误认的"国货"洋品牌,或许正提醒着所有玩家:市场永远犒赏用真心换真心的耕耘者。

来源:林丛闲寻山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