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705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72岁的李大爷最近总感觉记忆力大不如前,家门钥匙老是丢,刚看过的电视剧剧情也记不住。起初他以为是年纪大了,正常现象。直到有一天,他在超市结账时忘了自己银行卡密码,急得满头大汗,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经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这是轻度认知障碍的表现,如果不及时干预,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的风险很高。
听到“老年痴呆”这四个字,李大爷的心一下子沉了。可医生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意识到,问题并不出在年纪,而是生活中的3个坏习惯,才是加速记忆衰退的“幕后黑手”。
很多人觉得“睡得晚没关系,只要睡够时间就行”。但大脑可不这么认为。大脑的“清道夫”——脑脊液,主要在深度睡眠时才开始清除废物。如果长期熬夜,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会不断堆积,正是这种物质,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医院神经科专家指出,睡眠紊乱是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早期信号。一项发表于《Science》期刊的研究也证实,睡眠质量差的人,脑内异常蛋白沉积明显增加,患痴呆的风险大幅上升。
而坏消息是,这种损伤一旦发生,几乎不可逆。大脑不像手机,没法“恢复出厂设置”。所以,不管多忙多累,晚上十点半前入睡、保证6~8小时高质量睡眠,是对大脑最好的保护。
你也许听过“胖人更容易得老年痴呆”,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过量摄入油炸、甜食、动物脂肪等高热量食物,会诱发胰岛素抵抗和慢性炎症,最终伤害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和功能。
中国营养学会曾发布调查数据显示:长期高脂饮食的人,患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比正常饮食者高出近2倍。
此外,大量摄入糖分,会导致血糖剧烈波动,损害脑血管功能,进一步影响脑组织供氧和营养供应。尤其是中老年人,身体代谢能力本就下降,更容易“伤脑”。
如果你每天都离不开炸鸡、奶茶、蛋糕,或许该提醒自己:不是你在享受美食,是痴呆在慢慢靠近你。
人是群居动物,大脑也是。如果长期缺乏社交、大脑刺激不足,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会“荒废”。这就像一个房间,没人进入、不开灯、不打扫,久而久之就会逐渐积灰、老化。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生活习惯极为孤独——不聊天、不聚会、不参与活动,一天能不开口说话就不开。
而研究发现,每周进行2次以上社交活动,能显著延缓认知功能的退化。哪怕只是每天和邻居打个招呼,和家人聊几句,或参加老年大学、太极队等集体活动,都能让大脑保持“活力状态”,延缓衰老进程。
很多人以为,老年痴呆就是“忘事儿”,其实它的早期症状远不止记忆力减退。
以下这些表现,可能都是轻度认知障碍的“前奏”:
做事的逻辑变差,原本会的事突然不会;
说话词不达意,经常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情绪明显改变,变得焦虑、暴躁甚至抑郁;
对熟悉的环境感到陌生,走错路或迷路;
开始无缘无故怀疑家人“偷东西”。
如果你或家人出现了以上一种或多种情况,应尽早就医评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延缓病程,甚至逆转部分功能障碍。
有些人总觉得“老年痴呆离我还远”,但事实上,它的病理变化可能在40岁以后就已悄然开始。而最好的“药”,从来不是等生病才吃,而是每天的生活习惯。
三件事,尽早改变,大脑才有机会“长命百岁”:
规律作息,别拿熬夜当习惯;
饮食清淡,少糖少油是根本;
保持社交,哪怕每天和人聊几句。
毕竟,一个人的记忆,不只是自己的人生密码,也承载着家人的情感链接。别等到“熟悉的人忘了你”,才想起照顾自己的大脑,可能就晚了。
参考资料: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阿尔茨海默病预防科普知识手册》. 2023年版
《Science》: Xie L, et al. Sleep Drives Metabolite Clearance from the Adult Brain. Science. 2013.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神经认知障碍门诊公开讲座资料.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20年版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精灵天使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