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西,谈起交通运输,大多数本地人总会提到江河。毕竟,在内陆还没大规模铺开公路和铁路的年代,谁家的出行不先得靠一条船?你看老一辈的人说起买卖,什么“走运江”“进梧州”,其实说的都是那一带水路。没办法,广西这地方,大山横亘,坳子重复,要让货走得通,跟着水流才算方
在广西,谈起交通运输,大多数本地人总会提到江河。毕竟,在内陆还没大规模铺开公路和铁路的年代,谁家的出行不先得靠一条船?你看老一辈的人说起买卖,什么“走运江”“进梧州”,其实说的都是那一带水路。没办法,广西这地方,大山横亘,坳子重复,要让货走得通,跟着水流才算方便。哪怕后来变了天,城市变得洋气,心底里那股依赖江河的情结,还是难以根除。
可真要说这根本变天,得等到钢轨“咔嚓咔嚓”铺下来。先是汽车捣鼓几下热闹,可真让广西一下子被全国“拉”进现代大流,还是湘桂铁路那趟火车。不是我夸张,那个铁路,当年就是广西的“生命线”,等于主干血管。无论是解放初那些个兵荒马乱的日子,还是后面国计民生大发展,只要提广西,绕不开这道铁轨。
讲湘桂铁路,绕不过它串起的三颗“心脏”——桂林的山水,柳州的工业,南宁的政商。偏偏两头接了湖南和越南,把广西一下子变成了东西南北“卡口”。别看现在高铁飞机横飞,我奶奶还说过,老家的亲戚要下南宁,搭火车还是最让人心安。毕竟,大件物资、成批粮食,飞机降不下来,高铁不光贵还限制多,主力还得靠湘桂老铁干活。你说不重要?谁信?
湘桂铁路的来头,跟琐碎家常可不一样,它的命数全系于那个动荡的世界。上世纪三十年代,谁能想到,广西明明处在大西南,还能村上巷里听到打仗的鼓点?那个年头日本人越来越横,沿海哪还有什么平静可言。国民政府愁得直挠头,心想不能一条船走到黑,于是横下一条心,南下修铁路,要和外头能搭上线。那时候,他们的算盘响得很:战时如果东部全断,广西的铁路能一路连到越南的下海口,到时候外国物资没准还能蹭上一点。
你要知道,铺铁路不是拿起锹干就行的。材料、资金、四处协调,哪样都不容易。桂林的周边乡村,我爷爷就说过,见过从别处拆下来的铁轨,用牛车、独轮车一截截拉进山沟。工地热火朝天,周围跑来了各省的民工,有的带着草席锅碗当家当,有的干脆把孩子扔给亲戚,自己进山工地讨生活。哪怕简陋、哪怕苦,人一旦有了盼头,就能在石头缝里打下根来。
可人算不如天算。开始,这铁路修得顺顺当当,可到了柳州再往南,日本人的刀就插到家门口。那时候,大部队刚疏散完工业设备,还没喘口气,铁路就断在了来宾那头。前线局势说变就变,谁还管你修路?只得搁下锄头,听天由命。湘桂铁路就此烂尾,断成半拉子,铁路工人还得赶去其他地方干活。
等到抗战一过,民生还没缓过神来,政坛风云又陡然急转。各地军阀割据、内战不断,广西地方政府和中央捉襟见肘,谁还有心思续修铁路?有资料写,解放前夕的柳州火车站,冷清得跟荒村似的,少有货车从北面进来,南面根本不通。沿线的商贩们叹气说,货只能屯在货仓,贵得离谱。
新中国一成立,事情立马有了变化。那年冬天,连广西老百姓都听得出城头传来的新口号,“交通先行”,修铁路。那时候物资紧张到什么程度?许多铁轨都是从贵州、云南的山区段拆来的,有时刚铺设好,只能等着其他段工地顺下来材料,再接着修。农民工们,为了抢工期,有的工地三班倒,饭都是冷的,住的还是坑坑洼洼的棚屋。但没办法,那是国家南疆安全的命脉,也是后来支援越南北方反抗外敌的战略要道。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南宁到凭祥这一段,地形其实不算难走,可说到底,修路的节奏依然被大局牵着鼻子走。1950年代,铁路等于国家通道,军事优先,每届派下来督工的干部都说:“这不是普通的铁轨,这是你们子孙将来看世界的门路!”说起来有点夸张,当时工地的小年轻还真信。很多人硬是从少年熬成中年,最后才看到凭祥那个终点碑立起来。
说回工人和家属这头。当年修湘桂铁路,不光是大人的活计。沿线不少村落的寡妇、少年,都上过工地帮伙,哪只手能闲着?民工队里,不缺十几岁的苦孩子,也不缺抱着孩子在工地喂饭的妇人。工地饭场子常常开锅就有人排长队,有时连剩下的锅巴都要刮个精光。当年没有什么“英雄赞歌”,更多的是一边骂苦一边忍,一边望着铁轨伸向远方,心底还带着点盼头。还有传说,修到柳州那年,有个老汉,终于等来外地的娃子回家。他背着小酒,沿着新通的铁轨走了十几里地,说是要给儿子烧纸送行,要铁轨作证,人间的大路总归有头有尾。
后来湘桂铁路全线贯通,大喇叭里放着新闻广播,全国都在说“广西新通道”,其实沿线的大家子心气倒挺平淡。好事是好事,可谁还记得沿线那些累倒的老工、再没回来的背夫?这条铁路写进教材档案,工人和百姓的事迹,大多没了下文。可亲历的人才知道,那些名字无人问津的人,他们才是湘桂铁路的“螺丝钉”。
放在今天来看,湘桂铁路早已不是广西唯一的大路,也许再过几年,会被更高铁道、更宽路所替代。但对老一代广西人来说,这趟火车像条线,把南北牵成一家,把苦难和希望一起拴在铁道边。走过漫长的岁月头,谁又能断言,哪一站才是真正的终点?我有时会想,也许只有那些曾经在荒山沟壑挥汗流泪的人,才最明白铁路本身的意义——那是我们在变动年代求生的决心,也是普通人家的日常和命运,被一截一截铁轨永远地连在了一起。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