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亩到户了,我也不再拾猪粪挣工分了,母亲带上我去自家田地撒谷育秧,播下丰收的希望。
1978年的惊蛰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10周岁弱冠的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分亩到户了,我也不再拾猪粪挣工分了,母亲带上我去自家田地撒谷育秧,播下丰收的希望。
春天来了,村东百年古樟树重新披上了新绿,咱家过上温饱的日子有希望了。
这一年,我小学毕业,并以第14名的成绩考上了乡中学,当年有15名同学升了乡初中。
初一年级,赤脚老师有一道简单的数学几何题不会教,抚州师范刚毕业的盛老师帮我解了难题,盛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
启蒙,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是在我心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从那时起,我心中暗下决心:离开生我养我的故土,去大城市发展。而实现理想的唯一希望就是发奋读书考上大学,那时,我们村委会13个自然村还没有一个大学生。
去离家20里之外的古镇中学就读是通往大学校门的坦途,能帮我实现这一想法的只有我的母亲。
首先,家里并不宽裕,还指望我帮衬做点农活,我们家是奶奶当家,父亲三兄弟还没有分家,母亲是用轿子送进家门的古镇望族小姐,在家里的地位高。
其次,我早打听好了,外公认识古镇中学的郑校长和邓校长,外公出面,这事肯定能成。
繁星满天,劳累一天的村民们早摆好了竹床在古樟下纳凉,我低声对母亲说:“我想去古镇中学读书”。
母亲没有说什么,第二天母亲回了趟娘家。
1979年9月1日,外公用自行车带我去了古镇中学找了郑校长和邓校长,我的愿望实现了。
父亲用扁担挑了我寄宿学校的木箱,被子和一周的口粮,送我上学,一路上父亲叮嘱:这一去能不能脱掉脚上的解放布鞋穿上皮鞋,就看你自己的造化。
从那以后,每周一早上五点,母亲就起床做饭,六点送我到村东的香樟树下。周五下午,奶奶在香樟树下望向远方的小路,迎接我放学回家,
十年寒窗,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想,成为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
古老的香樟树,见证了我的足迹。
如今,我早已融入了省城,我们村也城镇化了,只有那古老的香樟孤独地守护着我的村庄和我的梦想。
红日于2025年9月10日
祝全中国的教师:节日快乐!
来源:科学单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