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它真就发生在苏梅州边上的萨德基村——乌军第47旅跟一队哥伦比亚雇佣兵,夜里互射到凌晨,天亮换弹夹继续,直到两边都喊不动才停。
“自己人打自己人,打了两天才停火。
”
刷到这条消息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段子。
可它真就发生在苏梅州边上的萨德基村——乌军第47旅跟一队哥伦比亚雇佣兵,夜里互射到凌晨,天亮换弹夹继续,直到两边都喊不动才停。
为什么没人喊停?
因为电台全哑了。
波兰把星链停了,俄军“克拉苏哈-4”又把剩下的民用频段搅成一锅粥,连对讲机都只剩滋啦滋啦的电流声。
两边都以为对面是俄军渗透小队,谁也不敢先停。
更离谱的是,他们其实只隔了一条灌溉渠。
乌军穿的是北约新发的数码迷彩,哥伦比亚人套着老款美国沙漠色,夜里看起来一模一样。
口令?
第一天就乱了——乌军用乌克兰语,哥伦比亚人回西班牙语,两边都听不懂,直接判定“敌人”。
第二天中午,乌军后勤送来一车5.45子弹,结果哥伦比亚人用的是5.56,现场没人会换口径,只能干瞪眼。
最后停火是因为一个格鲁吉亚雇佣兵路过,用俄语吼了一嗓子“别打了,全是自己人!
”——他两边都认识。
这不是第一次。
乌军内部报告里,过去三个月光“误击友军”就记录了17起,其中5起直接写“通讯失效”。
最惨的一次是波兰志愿兵被自家无人机炸了,因为无人机操作员用的是谷歌地图,坐标偏移了200米。
雇佣兵的问题更大。
现在乌克兰前线挂着1.2万“国际打工人”,哥伦比亚的、格鲁吉亚的、叙利亚的、甚至菲律宾的都有。
他们签的是三个月合同,打完就走,没人认真学乌军战术。
哥伦比亚国会急了,2025年1月直接立法:谁再去乌克兰打仗,回国就吊销护照。
可中介换个马甲继续招人,反正战场缺人缺疯了。
乌军也不是没想办法。
年初咬牙买了300套抗干扰电台,结果到货发现说明书全是英文,基层士兵一半不会用,另一半直接扔仓库吃灰。
至于西方承诺的“蓝军识别系统”?
培训只给了三天,教官自己都没搞懂,士兵更懵。
俄军就在旁边看热闹。
“克拉苏哈-4”每天开机8小时,专门盯着乌军频段。
无人机干扰车跟着前线走,乌军一放飞无人机就掉。
俄军士兵甚至把乌军电台的哑音录下来,剪成鬼畜视频发TikTok,播放量破千万。
最扎心的是后勤。
苏梅州这仗打完,乌军清点弹药,发现哥伦比亚人带的M4子弹打光了,乌军自己还剩6万发AK弹——两边口径对不上,只能各自喊空投。
医疗包更惨,哥伦比亚人习惯用美式止血带,乌军的是苏式绷带,现场没人会绑,最后拿鞋带凑合。
一个第47旅的老兵私下吐槽:
“现在打仗像开盲盒,你不知道对面是俄军、友军还是新来的哥伦比亚大叔,只能先打一轮再说。
”
解决办法?
乌军总参最近下了死命令:所有外籍部队必须配乌军联络官,电台统一换加密频道,口令改成俄语+英语双语。
但前线士兵翻白眼:“联络官?
我们连翻译都找不到。
”
说到底,这不是技术问题,是人太多太杂,系统跟不上。
就像网友说的:
“现代战争最怕的不是敌人多强,而是队友太陌生。
”
来源:纯净溪谷探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