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孙家的老李头最近嚷嚷嘴巴疼,一开始大家以为是吃了太辣的火锅,火气上来了。可过了一个星期,那口腔溃疡不光没好,反而越长越大,还开始泛白,嘴角也有点裂,吃饭说话都受影响。
小孙家的老李头最近嚷嚷嘴巴疼,一开始大家以为是吃了太辣的火锅,火气上来了。可过了一个星期,那口腔溃疡不光没好,反而越长越大,还开始泛白,嘴角也有点裂,吃饭说话都受影响。
小孙劝他去看医生,老李头却说:“这点小毛病算啥,含点蜂蜜就好了。”谁都没往严重的地方想,直到去医院一查,医生沉着脸告诉他们:这不是普通口腔问题,要排除HIV感染的可能。
小孙当时愣住了,她怎么也没想到,一个看起来只是嘴巴有点溃疡的事,背后竟可能藏着这么大的隐患。医生解释说,有些艾滋病的早期信号,其实会藏在嘴巴里,不仔细看还真容易忽略。
家里有老人孩子,小孙对这些事格外上心。她回家后就开始查资料、请教医生,越了解越后怕。原来有一种叫“口腔毛状白斑”的病变,是HIV感染者常见的表现之一,尤其在身体免疫力下降时更容易出现。
表面看像普通的白斑,很多人一刷牙还以为是牙膏没冲干净,其实那种白色斑块是擦不掉的,摸起来还有点粗糙。
她还记得,几个月前邻居阿琴也说过自己舌头边缘老是发麻,刷牙刷不到那块地方的时候总觉得怪怪的。那时候她没在意,现在才知道,那其实可能是舌头局部免疫功能下降的反应。而这个反应,在一些艾滋病感染者身上也很常见。
小孙特意问了医生,什么样的口腔表现才值得警惕。医生说,除了反复发作的无原因口腔溃疡,还有一种是口腔念珠菌感染,就是人们常说的“鹅口疮”。不是小孩专属,大人也会得,尤其是免疫功能受损的人。
表现是嘴巴里一片一片的白膜,刮掉会流血,吃酸的辣的就像刀割一样。很多人在感冒、服用抗生素后也会有类似症状,所以更容易掉以轻心。
她想起婆婆去年有一阵子嘴角老是裂开,抹了几种药膏都不见好。那时候他们只当是缺维生素,后来才知道,如果嘴角反复皲裂,尤其是有“烂嘴角”但不容易愈合的情况,也应该考虑是不是和免疫系统有关。
小孙最担心的是孩子。她查到一个资料,说有些母婴传播感染HIV的孩子,最早的表现就是口腔内反复的鹅口疮和发育迟缓。
她心里一紧,赶紧看了看自己家宝宝的嘴巴,虽然知道自己产检时一切正常,但那种担忧还是挥之不去。她这才意识到,原来嘴巴不只是吃饭说话的地方,还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家里人都知道,小孙特别注意观察细节。她发现,如果一个人原本口腔健康,突然频繁出现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舌头发白,而且持续时间很长,那就不能再当作小问题对待。有时候,问题不是出在口腔,而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在发出警告。
她还碰到一个旧同事,在聚会上提到自己最近老是喉咙痛,嘴巴发干,以为是季节变化。结果一查,是口腔干燥综合征,医生后来建议他去做HIV筛查。小孙听得心里一紧,原来连这种看似普通的“嘴巴干”,也可能是背后隐藏严重免疫系统问题的信号。
她回家后把这些事都跟家里人讲了,特别交代大家,如果嘴巴里有什么长时间不好的问题,不能只靠自己涂点药膏凑合,一定要去找专业医生看看。尤其是那种反复不好、越来越严重的症状,不能轻信偏方。
有一次,小孙大姑家的表妹来串门,说她男朋友最近嘴角总是脱皮,还老是说牙龈肿痛。她随口问了一句:“你男朋友是不是最近经常感冒?”表妹点头,说他一到换季就病。
小孙听了就有点不放心,建议他们去做个检查。虽然不一定是HIV,但长期反复的口腔问题,确实是免疫力出问题的一个表现。不查清楚,心里总是不踏实。
她也不是吓唬人,是真的见识过太多小病拖出大问题的案例。她当营养师这些年,见过不少人嘴巴发炎、牙龈出血、舌头溃疡,最后查出是白血病、糖尿病,甚至艾滋病的。嘴巴的问题,往往是身体最先“报警”的地方,只是太多人没当回事。
有个客户是个年轻男孩,平时生活不太规律,嘴巴里总是有异味,还老觉得牙龈疼。小孙帮他调整饮食,建议他去看口腔科。结果医生建议他做HIV筛查,这让他很意外。后来果然查出感染了,虽然发现得早,但也让他吓了一跳。如果不是因为嘴巴出问题,他还不会去做检查。
小孙说,嘴巴是个很敏感的地方,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表现出来。尤其是有些人突然出现严重的口腔异味、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这些可能都不是单纯口腔卫生的问题,而是免疫力被攻击了。她特别提醒家里人,只要嘴巴出现异常超过两周,就要看医生,别总想着“熬一熬就过去了”。
有次她给公公剪指甲,发现他嘴唇干裂得厉害,嘴角还有点泛白。她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后说是念珠菌感染,还好不是HIV,但也提醒她要留意老年人免疫力问题。年龄大了,身体防线不像年轻人那样牢固,一旦出问题,恢复也慢。
她还提到,有些人习惯抽烟喝酒,嘴巴里长期有刺激物,更容易出现“口腔黏膜病变”。如果再加上免疫系统出问题,情况会变得很复杂。不是所有的口腔问题都是牙的问题,有时候是身体在“喊救命”。
小孙后来专门做了一张表,把常见的口腔异常和可能的健康问题列出来,贴在厨房的冰箱上。她说,不是为了吓唬人,是提醒自己和家人,别把嘴巴里的小毛病当成小事,有时候它真的不是。
她还发现,很多人一听到“HIV”就害怕,不敢查、不敢问,甚至讳莫如深。可现实是,这种病早发现早治疗,控制得好可以像慢性病一样活很多年。关键是别让它悄悄发展,等到全身出状况才追悔莫及。
她总说,嘴巴是身体的“前哨站”,看得见、摸得着,能及时发现很多隐藏病因。如果一个人嘴巴老是出问题,吃药也不好,那就得想想,是不是身体在发出警告。很多时候,嘴巴说不出的痛,其实是在替身体喊话。
小孙现在天天像个“侦探”,谁嘴巴有点异样,她都要多问几句。不是多事,是她真的明白了,一个小小的口腔异常,可能藏着一个大大的健康隐患。
参考文献:
1. 李志强.HIV感染与口腔症状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口腔医学,2021,56(3):245-248.
2. 王玉兰.艾滋病早期口腔表现的识别与干预策略[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0,36(6):112-115.
3. 刘晓红.口腔念珠菌感染与HI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9):1342-1345.
4. 陈慧.口腔健康在艾滋病早期筛查中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5):776-779.
5. 周文杰.艾滋病与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与防控对策[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10):825-828.
来源:金医生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