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在80人业主群辱骂丈夫,法院判了:婚姻不是侵权“挡箭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12 21:18 1

摘要:“骗老人家的钱!”——这句话配上身份证照片,出现在80人的小区业主群和20人的亲友同事群。发布者不是别人,正是当事人的妻子杨某。

“骗老人家的钱!”——这句话配上身份证照片,出现在80人的小区业主群和20人的亲友同事群。发布者不是别人,正是当事人的妻子杨某。

2025年3月,湖南益阳这起罕见的夫妻名誉权纠纷案引发广泛关注。尽管群内有人劝阻,杨某仍持续发布侮辱性言论。最终,丈夫刘某忍无可忍,将妻子告上法庭。

图片来自网络

法院判决结果令人意外:要求杨某在两个微信群内发布不少于200字的道歉声明。而丈夫要求其在朋友圈、抖音等平台道歉的请求,因“与侵害影响范围不相当”未被支持。

本案最值得关注的是,法院明确认定:“婚姻关系不豁免侵权责任,人格权的保护不受身份关系限制”。

这意味着什么?

- 夫妻仍是独立民事主体:即使存在婚姻关系,双方的名誉权、隐私权仍然受法律保护

- 家丑不可外扬”有法律底线:夫妻矛盾不应通过公开侮辱、曝光隐私的方式解决

- 侵权认定看行为而非关系:不会因为双方是夫妻就降低侵权认定标准

此案另一个重要认定是:微信群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共性。

法官在判决中明确指出:

- “3栋业主群”80人,已形成一定范围的公共空间

- “20人微信群”包含亲友同事,同样具有社会影响力

- 在这些群组中发布他人身份证照片和侮辱言论,足以造成当事人社会评价降低

这一认定对类似案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不要以为微信群人数少就可以为所欲为。

法院判决的智慧还体现在:道歉范围与侵权影响范围相匹配。

支持在侵权微信群内道歉,而不支持在朋友圈、抖音等更广平台道歉,这体现了:

- 比例原则:法律责任与过错程度相适应

- 修复性司法理念:在哪里造成损害,就在哪里修复

- 避免二次伤害:不扩大传播范围,防止对当事人造成进一步影响

图文无关

这个案例给所有人的启示是:即使是最亲密的关系,也需要遵守法律底线。当感情破裂时,理性与法治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婚姻不是侵权的借口,爱情不是违法的理由。 在法治社会,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对方是你的什么人。

来源:熹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