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坛公园种月季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4 08:00 2

摘要:北京人喜欢月季,因为它花期长,能从春天开到初冬,正如宋代张耒的《月季》所写:“月季只应天上物,四时荣谢色常同。”天坛公园里的月季最有名,我很荣幸曾在那里当过月季工,能与月季朝夕相处,近距离看它的一年四季,花开花谢。

▌景长顺

北京人喜欢月季,因为它花期长,能从春天开到初冬,正如宋代张耒的《月季》所写:“月季只应天上物,四时荣谢色常同。”天坛公园里的月季最有名,我很荣幸曾在那里当过月季工,能与月季朝夕相处,近距离看它的一年四季,花开花谢。

1979年7月,我从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调入天坛公园,成为一名月季工。我们的月季班,在祈年殿西路路北的一个用大砖墙围起来的院子里,里面除了班部,就是大面积的月季,这里可以说是养月季的基地,里面种有几千盆儿月季。除了班部,还有花房,院子里堆满了花盆、肥料和工具。当时的西柴火栏也是养月季的地方,有半底下的温室棚,每到冬天把一些品种研究储存在这里,生上炉子,让月季安全过冬。

天坛公园养月季,始于上个世纪的50年代。1959 年天坛公园聘请归国华侨、月季专家蒋恩钿担任月季顾问,帮助改进栽培技术,引进新品种,著名的和平月季也在天坛公园安了家。

月季班班长刘好勤师承蒋恩殿,是京城内外著名的月季专家。他当时50多岁,个子不高,中等身材,留着小分头,微微有些驼背,衣着总是整整齐齐的。他好钻研,在蒋恩钿老师和技术员徐志长的指导下,还解决了地栽月季越冬的难题。他还有个绝活儿是辨认月季品种。隆冬时节,月季褪去了繁华,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旁人眼中毫无差别的枝干,在刘好勤的眼中却宛如一本本独特的书籍。他只需轻轻抚摸,凝神端详,便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四五百种月季的品种和颜色。那自信笃定的模样,仿佛每一根枝干都在与他轻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这份绝技,实在是无人能及。

我刚来月季班的时候,由班长也是我师傅的刘好勤安排工作。我的工作主要是除草、施肥、浇水等,我记得最难的就是筛土筛肥。在月季班的大院子里,有堆积如山的由草木树叶和大粪合成的肥料需要过筛子。七、八月北京的天气,如同火炉一般,别说干活了,坐着待着都出汗,可我挽起裤腿,光着膀子,挥动铁锹,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我凭着在部队练就的钢筋铁骨和年轻气盛的虎劲,挥汗如雨,几天的工夫,很快完成了任务,受到班长和同志们的赞扬。

除了干一些杂活儿以外,师傅还安排我整理月季名录。熟悉工作后,师傅开始教给我月季的病虫害防治和扦插技术。夏天里月季最容易得的病就是白粉病,得了这种病,叶子就会卷曲和枯萎,不仅影响美观而且还会导致死亡。发现这种病之后,我们需要及时喷洒石灰和硫磺合剂,还要把得病的落叶清扫干净,防止病菌的传播和扩散。

月季的繁殖在那个年代是一个难题,师傅告诉我,过去一般的繁殖办法是在蔷薇的母本上嫁接。但是嫁接的月季过不了冬,接穗很容易被冻死,第二年长出来的仍然是蔷薇的芽子。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是扦插。将当年开过花的茁壮的嫩条剪下来,留三个芽眼,断成15厘米左右的小段,插在土里或者花盆里,浇足水,然后用塑料布或玻璃瓶罩上,大约20多天就能扎出新根儿,就可以分出来上盆,成为新的植株。

这步的关键是必须用素土。我在管理处楼前的土地上,平整了一块不到半平方米的长方形的小畦,从我们花班取来素土,这些素土都是从西南郊黄土岗拉来的细沙土,再用开水把这些沙土进行灭菌处理。将准备好的月季条,按照刘师傅教的方法,取15厘米左右的枝条,剪除根部的几个老叶,扦插到土里大约四五厘米,浇足水,用竹条搭起一个30厘米左右高的塑料布棚,四周用土封严。过了不到一个月,我打开塑料棚一看,不仅扦插的枝条,连我当时剪下来的叶儿插到里面都扎了根儿。我当时真是高兴极了,这就算出徒了吧!

天坛公园的月季园在祈年殿西柏树林之西,始建于1963年,时为国内最大的月季品种园。五至十月花开不断,尤其以五月和国庆期间最为繁盛,繁花似锦为节日增添了热烈的气氛。插图 王金辉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