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护士的“三省吾身”:预冲、上机、下机,这些“雷”你踩过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5 19:32 3

摘要:在血透中心,机器的每一次嗡鸣都关乎着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危。作为守护在这条“生命线”上的血透护士,我们的工作如同在钢丝上行走,严谨无误是唯一的选择。预冲、上机、下机,这三个看似循环往复的常规操作,却暗藏着无数容易疏忽的细节。回首成长之路,谁敢说自己从未有过“惊魂一

在血透中心,机器的每一次嗡鸣都关乎着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危。作为守护在这条“生命线”上的血透护士,我们的工作如同在钢丝上行走,严谨无误是唯一的选择。预冲、上机、下机,这三个看似循环往复的常规操作,却暗藏着无数容易疏忽的细节。回首成长之路,谁敢说自己从未有过“惊魂一刻”?今天,就让我们以“过来人”的身份,一起盘点那些最容易犯的错误,躬身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第一关:预冲环节——万丈高楼的基石

预冲是为患者搭建体外循环的第一步,基石不稳,地动山摇。

最容易犯的错误1:排气不尽,心存侥幸。

预冲时看到小气泡,是否曾有过“一点点,没关系,一会儿就带走了”的念头?我承认,我曾有过。结果就是上机后,患者主诉心慌,机器动脉压报警,手忙脚乱地暂停血泵、敲打管路,那一瞬间的冷汗是最好的教训。微小气泡在循环中叠加成气栓的风险,我们谁都承担不起。

最容易犯的错误2:查对疏忽,盲目自信。

“A液、B液、透析器型号天天用,闭着眼睛都不会拿错。”正是这种盲目自信,可能导致最严重的医疗差错。拿错透析器(如高通透与低通透搞混)、连接浓缩液时A/B管接反,这些错误会直接改变治疗处方,后果不堪设想。严格的“三查八对”不是口号,是血透护士的保命符。

第二关:上机环节——惊心动魄的连接

穿刺与连接,是将患者血液引入体外循环的关键一刻,也是最考验技术和心理素质的时刻。

最容易犯的错误1:未“三方核对”,匆忙开始。

尤其是在忙碌的上午,一个护士同时照顾多位患者时,最容易省略治疗参数的最后确认。未与患者本人、病历(或电脑系统)进行治疗参数(脱水量、治疗时间、抗凝剂用量)的“三方核对”,就直接开始了治疗。这个错误,我见别人犯过,也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一旦出错,可能就是过量脱水导致低血压,或者抗凝不足导致凝血。

最容易犯的错误2:穿刺成功后的“松懈”。

动静脉内瘘穿刺是技术活,成功穿刺后的喜悦有时会让人放松警惕。忘记打开夹子或未完全打开夹子就开启血泵,会导致管路抽吸、压力剧增甚至破裂。或者,固定针柄时胶布缠绕不当,导致针尖在血管内移位,刺破血管壁形成血肿。成功穿刺只是开始,规范固定和检查同样重要。

第三关:下机环节——慎终如始的回归

治疗结束,患者归心似箭,但我们绝不能有丝毫松懈。下机是治疗的收官之战,必须完美。

最容易犯的错误1:回血不净,追求速度。

为了赶时间,用生理盐水快速强压回血,或者回血时未轻轻揉搓管路,导致部分血液残留和凝血。这不仅浪费了患者的血液,更会为下一次治疗埋下隐患(易致管路凝血)。“慢就是快”,规范、彻底的回血操作是对患者负责的体现。

最容易犯的错误2:压迫止血“凭感觉”。

下针后,止血力度和时间全凭经验估算。压得太轻或时间太短,会导致血肿或出血;压得太重或时间过长,又有内瘘血栓形成的风险。这个“度”的把握,需要护士不断观察、询问、教育患者,并做好交接班,绝不能“一走了之”。

所以,亲爱的战友们,让我们每天都“三省吾身”:

预冲时,我排气彻底了吗?查对无误了吗?

上机时,我三方核对了吗?固定稳妥了吗?

下机时,我回血彻底了吗?止血到位了吗?

这条“生命线”的守护之旅,愿我们都能慎独慎微,一路平安。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