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伟达GPU技术升级: 英伟达推出专为大规模上下文推理设计的全新GPU——鲁宾CPX,其单机架集成144个GPU与36颗Viva CPU协同,可提供FP4计算能力。单机架配备100TB高速内存和1.7TB/秒内存带宽,相比前代GPT 300系统,鲁宾CPX的注
1、电子半导体:AI算力技术升级与需求分析
英伟达GPU技术升级: 英伟达推出专为大规模上下文推理设计的全新GPU——鲁宾CPX,其单机架集成144个GPU与36颗Viva CPU协同,可提供FP4计算能力。单机架配备100TB高速内存和1.7TB/秒内存带宽,相比前代GPT 300系统,鲁宾CPX的注意力机制处理能力提升3倍。目前GB300单机架PB价值量约20万,鲁宾CPX 144单机架PB价值量提升40%以上,接近30万;若后续采用正交背板(有望采用麻九加Q布),单机架PB价值量或翻倍以上,单价可达60万以上。此外,英伟达正推进计算单元、交换单元采用马九材料的研发,虽时间点未确定,但趋势明确,马八到马九的升级将显著提升价格。
PCB技术演进与需求增长: PCB技术呈现从马八向马九的材料升级趋势。在AI服务器领域,英伟达计算单元、交换单元及AC芯片均有升级:AC芯片原以八卡、四卡或两卡服务器为主,后续向机架方向演进,且可能采用正交背板;谷歌等企业正往HED(AGI)方向发展,价值量持续提升。交换机领域,当前主要使用马七、马八材料,后续亦有升级趋势。从需求节奏看,AI服务器与AC芯片下半年集中拉货,二季度开始拉货,三季度、四季度加速,预计三季度业绩环比提升显著,超预期可能性较大。产业链调研显示,建涛、南亚等覆铜板厂商近期出现涨价,下游PCB公司已接到涨价通知,若涨价持续,上游覆铜板弹性较大。此外,下半年传统需求进入旺季,与AI需求形成共振。重点受益公司包括生益科技、胜宏科技等。
液冷散热与连接领域机会: 英伟达鲁宾机架后续可能全面导入全液冷方案,采用分立式液冷板,液冷板数量将大幅增加,价值量显著提升。当前液冷板供应端存在紧缺情况。AC芯片因采用的先进制程程度不及英伟达,对散热要求更高,液冷散热需求更强劲。此外,国内厂商在电源连接、铜连接等领域逐步突破,取得不错份额。
2、计算机板块:AI应用落地进展与投资方向
AI应用落地数据表现: 8月国产AI应用访问量环比增速快于全球,全球和国内Top20 AI产品访问量分别增长3.5%和12%。8月国内大模型中标金额同比增长234%。上半年部分计算机公司AI收入或订单占比接近双位数或三位数以上。如能科AI业务收入2.1亿(占比30%),彩讯1.77亿(占比19%),最有1.65亿(占比18%),致远合同4000多万,金典营收9000万,迈普视通1.1亿,体现AI落地应用加速。
计算机板块投资方向: 计算机板块AI落地应用投资方向有:一是软硬结合,依托制造业优势,涉及自驾、机器人等领域,相关公司有正实科技、科远智慧等取得较有韧性增长,还有主业回暖、估值股息率有性价比的行业龙头如海康威视等。二是C端与出海结合,海外用户付费能力和意愿强,潜力大,涉及福昕软件、合合信息等公司。三是企业服务软件与Agent结合及工业制造业AI领域,包括ERP、营销等企业服务软件与Agent结合,以及工业信息化、制造业AI落地,涉及金蝶、能科等公司。能科全年AI目标1.7亿;科远智慧工业AI上半年1.1亿,全年目标1.7亿,机器人业务上半年确认收入3000多万,全年预计7000万,今年预计收入20亿、利润3亿,未来保持20%增长目标。重点推荐海康威视、和赛、德赛西威、能科等公司。
3、PCB产业链:电子布与铜箔机会分析
PCB增量对材料的影响: CP叉(CPX)主要带来中背板的用量增量。中背板作为computer tree环节的背板,其材料选择存在市场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因仅用于computer tree的信号层,材料要求可能不高,未必采用马8或马9级别;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可能参考正交背板的Q布加马9方案。铜箔增量主要体现在HVOP4代铜箔,且属于较为纯粹的增量。从市场空间测算,单机GPU对应的中背板增量约为160美金,按4万柜出货量计算,对应约70亿人民币的PCB增量,折合电子布的市场空间约为10亿,弹性为大个位数。
电子布供给格局改善: 近期低阶电子布因中空玻纤品质及参数问题,出现终端反馈要求退修的情况,反映出特种布线存在技术门槛(Nohow问题),包括产品品质稳定性、良率稳定性及正常出货能力。当前主流供应链(如台资、日资、韩资)更换供应商较为困难,通常需在原供应商出现问题或价格大幅降低时才有切入机会,因此先发优势尤为重要。在电子布环节,最被看好的是中材科技:其一,中材科技的一代布全球出货量领先;其二,二代布良率处于爬坡阶段;其三,Q布及二代布受应用方案影响较大,但Q布在1.6T交换机和正交背板的应用场景确定性较高;其四,CT为当前最紧缺品种,且计划于四季度起量。
铜箔景气度展望: 当前铜箔是更紧缺的品种,其景气度有望维持至2026年年中甚至更久,价格弹性值得展望。在铜箔环节,最被看好的是铜和钴。
4、电新领域:AI电源与HBM发展趋势
GB300电源进展: GB300电源为5.5千瓦产品,较GB200的5.5千瓦电源有升级,需重新进行风量测试,预计2025年底批量出货。海外供应商中,泰达于2025年年中完成送样测试,伟创力、光宝和麦格米特正处于送样测试阶段。国内阿里在东南亚的数据中心采购GB300,柜外供应商主要是中恒电器的HVDC,柜内电源供应商主要是欧陆通配套的GB300 5.5千瓦电源。
800V HVAC趋势: Meta正负400V项目由台达负责,产品处于内部测试阶段,预计2026年年中量产。其他供应商未推出海外HVAC产品实物送样,仅台达完成正负400V产品开发。台达与谷歌等客户的800V电源处于方案沟通阶段,送样时间未确定。预计2026年800V相关催化增多,2027年HVAC领域放量,未来Ethic将采用800V HVAC架构。关注供应商有:中恒电气,国内HVDC龙头,对接Meta、谷歌拓展海外市场;欧陆通,此前与谷歌对接,后续在HVAC领域有望与海外客户取得实质进展;麦格米特,配合英伟达开发HVAC产品,有先发优势,随英伟达产品放量有望出货。
5、化工领域:高频高速树脂技术与企业预期
树脂技术升级路径: 覆铜板用树脂技术有明确升级路径:马六覆铜板用PPO树脂与双马BMI树脂;马七覆铜板以PPO树脂为主;马八覆铜板用OPE(改性PPO)与碳氢(ODV)树脂;马九覆铜板进一步升级,树脂从碳氢变为改性碳氢,如BCB、茂锡、恶烯碳氢等。东材科技在关键技术节点优势显著:其双马BMI树脂产品出色,曾供应台系知名厂家;碳氢树脂自2024年、2025年起供应台系知名覆铜板厂,量价均在释放;马九碳氢树脂已配套台系覆铜板厂,未来将持续供应BCB、茂锡等新型特种碳氢树脂。碳氢树脂整体竞争格局较好,优于PPO树脂,国内主要是东材科技,国外有旭化成、陶氏等企业。
东材科技业绩预期: 高频高速树脂业务方面,2025年预期收入5亿多,利润约2 - 2.5亿元;2026年预期收入超10亿元,利润约5 - 7亿元,增量主要来自碳氢树脂及OPE树脂导入。主业方面,2025年净利润约2亿元,2026年预计达3亿元,核心增长点为光学膜平稳增长、特种环氧树脂盈利扭亏改善。超预期因素集中在BCB树脂:随着覆铜板向马九升级,BCB树脂市场需求量将持续提升,其收入及盈利约为普通碳氢树脂的4 - 5倍。估值方面,目标市值300亿元,2026年盈利预期至少10亿元以上,可能上修至15亿元,对应20 - 30倍估值。团队今年及历史上共发布四篇高频高速相关报告,可通过基本采集财经获取持续讲解。
6、通信板块:AI交换机技术趋势与投资机会
OCS光交换机机会: 单机柜卡数升至100卡以上(如144卡或288卡)时,传统基于PCB板和铜的scale up互联技术有瓶颈,采用新型交换技术实现下一代网络scale up域互联是重要方向。OCS光交换机是下一代scale up域卡间互联重要技术路径,应用于卡间互联及业绩间容灾备份,如今年人工智能大会上西至用OCS技术完成3000卡的up端互联。出货方面,谷歌OCS光交换机明年预计出货小几万台,较今年增长数倍。相比传统电交换机,OCS光交换机光学元器件使用量大幅增加,含3块分光镜(150美金/块)、4个收发接受单元(1000美金/个)、2个FAU、2个Micro LA及2个MEMS芯片,涉及供应商有腾景科技、聚光科技、德科利和光库。
CPO交换机进展: 英伟达下一代SkyUp交换机主要用CPO交换机,当前CPO交换机用于scale out域,未来scale up域将大量应用。预计明年CPO交换机出货量达小几万台。单台CPO交换机(含FAU加光引擎,尤其是1.6T灰光光引擎)价值量约21 - 22万人民币,MPO等无源器件价值量约4万人民币,中国上市公司在FAU加光引擎供货份额最大。推荐供应商为天孚通信和泰晨光。
来源:全产业链研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