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2日,百洋医药公告称:投资济坤医药24%的股权,并锁定济坤医药旗下一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创新药JK1033的所有权益,同时获得济坤医药所有产品全球化权益的优先购买权。
“没苦硬吃”,坚决转型做创新药
作者:西北哽
在低价拿下北海康成的股权和产品代理权之后不久,百洋医药忍不住又出手了。
9月12日,百洋医药公告称:投资济坤医药24%的股权,并锁定济坤医药旗下一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创新药JK1033的所有权益,同时获得济坤医药所有产品全球化权益的优先购买权。
这次百洋医药的做法和北海康成时略有不同:除了股权绑定之外,百洋医药拿到的是产品的选择权。JK1033现在进入I期临床,美国IND即将申报。后续如有研发进展,百洋医药顺势拿下整个权益是大概率事件。
特发性肺纤维化这个领域已经十多年没有新药出现了,全球范围内主要就靠尼达尼布和呲非尼酮两款药支撑。即便如此,2024年这两款药物在国内的销售额也达到了12亿元和6.7亿元,表明市场需求旺盛。
最近,国内药企突然连续爆出临床进展,让肺纤维化赛道一下热门起来。
8月初,人福医药的1类新药HW241045获得临床试验批件,针对肺纤维化;8月底,东阳光在美国发布了自研的1类新药伊非尼酮的II期临床数据。百洋医药拿到的JK1033已经进入I期临床,保持在第一梯队。
百洋医药的这一步,也串起了一条抗纤维化的产品线。
1
纤维化治疗的协同
特发性肺纤维化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尽管在2018年5月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列为罕见病之一,但其实并不算“罕见”。
有研究机构认为,2018-2022年中国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数由23.7万人增加至26.4万人,预计2027年增加至29.7万人。因为只有两款“特效药”可用,很多患者其实没有得到有效治疗。
百洋医药在抗纤维化药物上是有生产和推广经验的,这可能是百洋医药牵手济坤医药的原因之一。
百洋医药旗下的上海百洋制药手握一款独家品种:抗肝纤维化的中成药扶正化瘀片(胶囊)。这是国内唯一在美国完成II期临床的肝病类中成药,目前中国医院市场抗肝纤维化药物份额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扶正化瘀营收3.71亿元,同比增长37.42%。
器官组织纤维化原因很复杂,肺、心、肝、肾等都有可能发生纤维化,继而引发其他疾病。美国统计,在所有死亡病人中有45%可归于组织纤维增生疾病。因此抗纤维化药物的实际使用场景远比想象的要更大。像抗肝纤维化治疗相比抗病毒治疗的市场渗透率都不过10%左右。
济坤医药的JK1033如果研发成功,百洋医药将实现“肺+肝”的抗纤维化协同,进一步发挥市场优势,这对百洋医药来说是一笔只赚不亏的买卖。
百洋医药靠商业化起家,此前两大业务支柱是品牌运营和批发配送。但从2022年开始,百洋医药一直在压缩批发配送业务的规模。从过去的超总收入50%,逐步降低到2025年上半年的只有30%。
明明可以躺平挣钱,但百洋却偏偏“没苦硬吃”:转型做创新药。而且从目前状况来看,百洋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在今年的半年报中,百洋医药提到: “公司正在聚焦创新药和创新企业的布局,加大资源投入,坚定向创新药企转型。”能明显感觉到,百洋正在投入精力和成本到学术推广、学术会议等专业化推广渠道上,就是期待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创新业务可以爆发。
2
创新药商业化循环重构
百洋医药有没有能力做好创新药推广呢?看一个例子就知道了。
去年11月,百洋医药从港股上市的华昊中天手中引进了一款抗癌药物“优替德隆”,这是一种抗微管类化疗药物,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晚期乳腺癌。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第一癌症”,最新的数据是2022年时发病35.7万例。市面上不少重磅品种,如第一三共/阿斯利康的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等,就是面向乳腺癌开发的品种。这些优秀的品种已经把中国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提升到90%左右,然而HER2阴性乳腺癌脑转移仍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全身治疗选择受限。
优替德隆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有效药物,最大的优势是能透过血脑屏障。百洋医药引进后也不含糊,从今年1月开始做推广。短短6、7个月的时间,已经实现全国医院覆盖超500家,开展研究者发起研究 30 余项,在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多项研究成果,成功凸显了其在乳腺癌脑转移治疗中的巨大潜力。
百洋医药的创新转型模式是股权投资+商业化,品种上尽量挑选FIC/BIC,既有去年投资的ZAP Surgical公司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机器人,也有瑞迪奥这样的中国首个1类创新核药99mTc-3PRGD2,还有像北海康成的戈谢病自研新药维拉苷酶β。
这模式跳开了公司并不擅长的研发环节,将公司的资本优势和营销优势发挥出来。这是医药商业化企业自身变革、追求创新的最佳实践之一。
而且,一旦这些投资的项目能产生资本回报,百洋医药的收益还会更大。
短期来看,百洋的推广压力会比较大:离开舒适区,新品导入与创新投入都会耗费巨大资源。但随着新产品的逐步投向市场,百洋医药能有新的盈利点。而且相比于原有品种,创新产品的利润率会更高,对百洋医药的业绩会有很大的提升。
百洋医药目前引进的品种中,核药99m Tc-3PRGD2目前进度最快。这是一款用于SPECT显像的核药,已进入优先审评阶段,有望很快获得批准。
加上优替德隆、维拉苷酶β等已经上市销售的创新品种,如果后续梯队也很快就能接应上,百洋医药的创新药销售循环能够建立起来。
过去20年,百洋医药打造了一套业已成熟的品牌药商业化循环,如今百洋站在第3个10年的起点上,能否重建一套全新的创新药商业化逻辑,这才是百洋未来最大的看点。
//////////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