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全国文博场馆观众创新高
今年“五一”假期,文博场馆人气高涨,人们在博物馆和古迹遗址沉浸式感受文化魅力。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49.1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879.87万,同比增长17%,创历史新高。陕西、江苏、浙江等省份接待观众超300万人次,其中陕西文博场馆接待游客达652万人
今年“五一”假期,文博场馆人气高涨,人们在博物馆和古迹遗址沉浸式感受文化魅力。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49.1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879.87万,同比增长17%,创历史新高。陕西、江苏、浙江等省份接待观众超300万人次,其中陕西文博场馆接待游客达652万人
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6049.19万人次,较2024年“五一”假期参观人数增加了879.87万,同比增长17%,创历史新高。
连日来,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的沿江步道上游人如织,不少市民游客搭起帐篷,在江畔草坪上野餐、放风筝,享受春日暖阳。近年来,巴南区推进滨江景观长廊建设,辖区长江岸线焕发新光彩。如今,这条集休闲、观光、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江带成了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以前游客来了,想留住很难,在里面转个10分钟就出来了,但现在来了可看的、可体验的就多了。像今天来的这批研学学生,看花鼓小锣、推独轮车、体能拓展......玩上半天都不愿意走呢。”4月17日,凤阳县小岗村发源地旧址——“当年农家”迎来了该县圜丘路小学的研学师生
4月26日上午,第六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暨“童乐三星堆”第三届少年儿童创作大赛颁奖仪式在四川广汉市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共建遗址公园 共享遗产价值”为主题,聚焦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高质量发展,通过20余场多元文化活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全民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真实见证,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和历史智慧,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秉承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作出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历史性
春日的巴林草原天高云阔,生机勃发。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郊,有一片约5平方公里的古代都城遗址,静卧于沙里河畔。这里曾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契丹族建立的第一座都城——辽上京,是千年前草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此融合发展,留下了大
4月19日,“《晋阳传奇》邂逅晋阳古城——探寻大唐北都太原府”主题活动在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举办。该活动由作家树梁主讲,通过现场研学、欣赏历史评书等形式,带领观众深入了解晋阳古城的前世今生。王韵菲 摄
“提起四川邛崃,你可能知道它是文君故里、白酒之乡,但少有人发现:这座小城竟藏着半部‘非典型’中国建筑史!这里没有紫禁城庙堂的恢弘,却用邛窑、火井等古遗迹,以及古城、古塔、古寺、古宅,在中国建筑史上刻下独一份的‘非主流’印记。西南内陆的邛崃,与东南沿海的泉州,分
“提起四川邛崃,你可能知道它是文君故里、白酒之乡,但少有人发现:这座小城竟藏着半部‘非典型’中国建筑史!这里没有紫禁城庙堂的恢弘,却用邛窑、火井等古遗迹,以及古城、古塔、古寺、古宅,在中国建筑史上刻下独一份的‘非主流’印记。西南内陆的邛崃,与东南沿海的泉州,分
春风习习,春日熙熙。在繁花似锦的四月,一年一度的“北京公众考古季”拉开了帷幕。不经意间,这项特色活动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考古主动走出书斋,走进大众视野,展现了北京的悠久历史和考古的特殊魅力,为首都人民献上了一道文化盛宴。
会议指出,2024年,郑州市文物系统围绕文物工作新方针,全面聚焦文物保护利用、安全防范工作,全力配合完成全省旅游发展大会、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观摩、黄河文化活动月等重点任务,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五地、一重地”建设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在考古发掘研究、博物馆活化利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寨”的云阳磐石城,远山如黛,江流滚滚,烟波浩渺,令人顿生天地广阔、历史悠长之感。磐石城占地约3.5万平方米,因四面绝壁而顶平夷,曾作为防御体系的支点而名声大振。
随着磐石城遗址公园两大标志性项目相继完工,预计从今年五月起,公园将分阶段逐步投入运营、面向公众开放。这意味着,这座在长江与澎溪河交汇处,承载着上千年历史记忆的古迹,正以保护与利用并重的理念,在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路上迈入“加速度”。
记者从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昆明市石寨山大遗址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获昆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并经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将于2025年5月1日正式施行。
日前,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年度考古工作“任务清单”。2025年,全国将启动近260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进一步提升多学科合作和科技考古水平。同时,一系列大遗址保护工程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上日程。
内容提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公园”通过资源保护、展示复原和社会化利用,逐渐成为国际考古遗产实践的重要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开展了多样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在近十年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展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物象建构特点,同时也体现出资源管理、展
据介绍,为加强阐释传播,促进考古成果社会共享,今年国家文物局将进一步抓好大遗址保护利用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包括继续推进陕西石峁、北京琉璃河、河南隋唐洛阳城、新疆北庭故城和跨省域的蜀道、秦直道、三峡库区等大遗址保护利用工程;策划海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评定
“今年将有安徽凌家滩、河南汉魏洛阳故城、北京路县故城等一批重要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3月25日,再国家文物局举行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副司长张凌表示,今年将加强阐释传播,下力气打通考古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促进考古成果社会共享,让考古走入百
据介绍,为加强阐释传播,促进考古成果社会共享,今年国家文物局将进一步抓好大遗址保护利用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包括继续推进陕西石峁、北京琉璃河、河南隋唐洛阳城、新疆北庭故城和跨省域的蜀道、秦直道、三峡库区等大遗址保护利用工程;策划海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