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郑州奇遇记】用一生诠释武术精神
梁以全,1931年出生于登封市骆驼崖村一个武术世家,他6岁随父习武,1948年参加工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回乡研究祖传和收集的拳谱,精研长拳、大洪拳、小洪拳、通臂拳等少林精华拳种及器械,知行合一提升武道修为,并在家中窑洞开班授徒开启传道授业的人生画卷。为武术
梁以全,1931年出生于登封市骆驼崖村一个武术世家,他6岁随父习武,1948年参加工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回乡研究祖传和收集的拳谱,精研长拳、大洪拳、小洪拳、通臂拳等少林精华拳种及器械,知行合一提升武道修为,并在家中窑洞开班授徒开启传道授业的人生画卷。为武术
3月24日,由中国嵩山少林寺主办的2025年首期少林功夫段品制培训班开班,吸引了大批少林武术爱好者前来报到,其中有一位特殊的学员格外引人关注:她曾是阿联酋航空公司的空姐,如今身着练功服,在酒店后院挥汗如雨,刻苦练习着少林武术的基本功。她叫王瑜珮,一位怀揣武术梦
阳春时节,嵩山脚下。带着阵阵拳风,28岁的凌霄龙身形不断变化,将太极拳刚猛一面展示得淋漓尽致。年少习武,大学时还通过短视频推广武术,凌霄龙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武术传播之路。
6岁习武,4次登上央视春晚,郑州20岁的大学生陈帅近期开启了人生的双连跳,不仅斩获全省职业规划大赛金奖,还收到了来自美国旧金山武术教学机构的Offer,即将奔赴海外开展实践教学。
昂拳,也称壮拳,以其刚劲有力的招式、独特的攻防技巧,在武术界独树一帜。它起源于广西壮族地区,有徒手拳法及兵器格斗技法之分,代代相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备受敬仰的武术老师丁小圆正致力于昂拳的传承与推广,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大放异彩。
10年前,李晓瑜放弃“女武替”的漂泊工作,归乡加入到少林武术馆的教练员行列,在八段锦的舒展之间演绎新的人生精彩,也在秀美的少室山下体验着安适和自然。
他练散打拿过冠军,表演硬气功现在记录还在,负责亚细亚安保还吓退过小偷……他们是郑州市最早的一批散打运动员,他们的情缘由训练场延伸到生活中,从最初的“师兄妹”到如今的“夫妻档”,30多年的岁月记录下二七区齐礼阎村一对“功夫达人”的非凡人生。
嵩山老君洞道观演武场,申亚坤缓缓起手,在蓝天和青山的映衬下习练两仪拳,拳法刚柔并济,动静之间尽是潇洒飘逸。柔的动作聚内家拳之精神,刚的动作又将所有的力量爆发于一瞬。
冬日清晨,二七区一处不起眼的练功场,是郑华南的太极“江湖”。72岁的郑华南正与一名弟子对练推手:两人手臂交触,动作缓慢却绵延有力,像江河暗涌,又如春风拂柳。一场无声的交锋中,既是力道的博弈,也是心境的较量。
冲拳、踢腿,每一个动作都迅猛,让人不觉他已年近六旬。教练、拳师,每一个身份他都一丝不苟对待,让人记忆深刻。在学生眼里,他是严肃的教练;在外人眼里,他是习武高手,他推动了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的融合,他就是少林塔沟武术学校总教练、中国武术八段刘海科。
他是一代少林拳宗师的亲传弟子,也是电影《少林寺》中奋不顾身的“僧兵甲”,他在武术赛场上凭借过硬的拳法斩获金牌,也在赛场下默默传播着传统武术文化。他就是少林武术名家、武术九段梁建敏。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看他在不同舞台演绎出的精彩故事、用汗水和热情延续传承
12月24日上午,在二七区兴华南街的陈家沟陈正雷太极拳馆郑州绿城分馆里,身穿一身黑色练功服的郑冬霞正带领学员沉浸于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中。翻花舞袖、金鸡独立、仙人指路、野马分鬃……只见她轻抬慢落,脚步缓移,举手投足间,尽显行云流水之态,让观者不禁沉浸其中,感叹太极
金刚倒锥、白鹤亮翅、白蛇吐信……在郑州市金水区天伦锦城小区活动室内,师承陈金鏊学习太极小架拳的李树才不断亮出招式。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他,打起拳来风采不减当年。从练习河洛金鏊太极小架拳至今,李树才数十年如一日,虽时间流转,可他心中的习武热情却始终未变。
罗汉拳又名少林罗汉拳,相传源于天竺僧人达摩,是中国传统武术拳法之一、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也被视为少林寺的镇寺之宝。作为外家拳法,罗汉拳以其刚阳有力的特色,体现了北派拳的精髓,其硬桥硬马的风格传递出孔武有力之气。
罗汉拳又名少林罗汉拳,相传源于天竺僧人达摩,是中国传统武术拳法之一、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也被视为少林寺的镇寺之宝。作为外家拳法,罗汉拳以其刚阳有力的特色,体现了北派拳的精髓,其硬桥硬马的风格传递出孔武有力之气。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当独门兵器遇上绝版套路,87岁高龄的郑州老人张华斌仍在默默守护着古老的禅门武功,在城市里延续着“禅武合一”的传奇故事。
别地方的人晚上跳广场舞,这里的村民扎堆到广场上练武。电影《破坏之王》中“人人不仅有书读,还可以人人有功练”的美好愿望,在郑州的一个小村庄里悄然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