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关注!伊洛河畔的中国 了不起的洛阳城
洛阳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中游,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丝绸之路、大运河和万里茶道在这里交汇。洛阳历史文化资源密集,是国人坚定文化自信,让世人读懂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载体和金色名片。
洛阳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中游,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丝绸之路、大运河和万里茶道在这里交汇。洛阳历史文化资源密集,是国人坚定文化自信,让世人读懂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载体和金色名片。
这是入选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的遗址。遗址面积不小于100万平方米,包含庙底沟二期、龙山晚期和二里头时期文化遗存,是晋东南地区已知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是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建设的集考古研究、科技创新、文物保护、文化传播、国际交流、人才培训于一体的国际性科研平台。为强化人才要素保障,根据《洛阳市市直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短缺人才“绿色通道”操作办法(试行)》(洛人社〔2
作为中华早期文明孕育发展的核心区域,黄河流域承载着早期中国文明形态的演进密码。二里头遗址是“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关键性遗址,本次公益研学项目以二里头遗址为原点,辐射中原地区十余处早期文明遗址,参与者将探寻贾湖骨笛、庙底沟彩陶、二里头青铜器等文明地标,沉浸式体验从
大伙儿知道这是什么吗?我看见俩字儿,身体。0添加防腐剂,0添加鲜味剂的,多可恨,举报走一波儿。里边有四个,上直播间里喊来了,举报走一波儿。大伙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人家的,今天给我发一照片,直播间谁知道这是什么?破铜烂铁。什么年代?拜把战国夏商,贴谱了。
元谋人(云南,约170万年前):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直立人化石,头骨特征与东亚现代人高度一致。
马圈沟遗址(约166万年前)发现古人类肢解猛犸象的痕迹,证实东亚最早人类控制火种并掌握狩猎技术。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这一站跟着《“洛” 花如有意》来到了洛阳。这里有神秘的古董谜案,有肩负重任的热血青年,更有华夏文化的深厚底蕴。该剧剧情紧凑精彩,将洛阳文化、美食等融入情节,助力展示洛阳的历史人文与城市温度,为文旅产业和城市发展添砖加瓦。
其中,偃师古城村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的壕沟和夯土墙基,为探索二里头遗址的范围、规模等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使二里头遗址作为早期国家的都城要素更加完备。
殷墟YH127甲骨窖穴中,17万片甲骨记录了商人的狩猎、祭祀与战争,却对“夏”字只字不提。这种诡异的沉默,在二里头遗址最新出土的“人祭密码”前轰然破碎——当碳十四测年、锶同位素分析与古DNA测序三项技术交叉验证后,一段被青铜与卜辞埋葬的“气候核爆级灾难”,正从
中原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核心地位,其多元融合的进程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形成与演变。深入解析中原文明的核心地位确立过程、多元文化的整合机制、族群演变的基因证据、文明特质的深层逻辑以及其所蕴含的历史启示,对于全面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
哟呵,有个四川朋友那可是语出惊人呐,直接给二里头遗址来了个“无厘头”宣判,大喊着“无象无龙就那点坛坛罐罐穷我华夏吧你”,还一脸理直气壮,仿佛自己是考古界的超级大法官,“揣着明白装糊涂,脸不红心不跳”,那大言不惭的模样,简直能去喜剧舞台上发光发热了。
二里头文化诞生之前,中原地区经历了数千年的文化发展与积淀,从李家沟、贾湖一期文化至二里头文化一脉相承,连续发展,序列完整,具有极强的连续性。距今10000年左右,李家沟遗址开始出现少量的粟、黍及稻的栽培,生产并使用陶器和磨制石器。
金属技术的发生和演进在早期文明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从史前时代到文明时代的转变,是以金属的发现、金属工具的制作和使用为界标的。使用陶范铸造技术制作青铜礼器是中国青铜时代最为突出的特点,这一点迥异于西亚、中亚和欧洲等地使用锻打技术制作兵器、工具、装饰品
今天想给大家介绍一本考古学的小书《何以中国》,这本书是考古学家许宏参与二里头考古的实践中形成的思考,也是回答其在《最早的中国》末尾留下的问题:“中国”何以诞生?这本书实际上是在叙述最早的“中国”诞生的故事,但从考古学来看,叙述故事也是需要实证和讲究证据的,“因
2022年6月,三星堆新一轮发掘提取文物的过程被中央电视台直播。
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尤其在夏朝,它不仅用于祭祀南方,也承载着王权与军事指挥的象征意义。《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璋礼南方。”这表明璋在古代王朝礼制中承担着特殊的功能,特别是作为夏王用于号令方国的重要信物。夏朝的统治体系强调天命与权力的神圣性,璋正
中原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和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河洛文化区作为中原文明的核心区域,在中原文明起源过程中占据着关键地位。深入解析河洛文化区与中原文明起源的核心地位,对于全面认识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观点认为夏朝的中心在中原地区,但这一观点在考古学上存在诸多问题。考古发掘表明,中原地区的所谓“夏文化”缺乏关键性证据,而长江流域的三星堆及周边遗址反而展现出更符合文献记载的文明特征。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论证夏王朝中心文化并不在中原,而可能在更南方的地区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世界文明的版图不断变迁,各种思潮、技术与文化相互碰撞交融。长久以来,西方文明在全球叙事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发展历程、理念和成就被广泛宣扬。然而,在这看似既定的历史认知背后,有一股力量始终被低估、被忽视,那便是东方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