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临港区: 创新优化“15分钟课间”赋能体教协同发展
“以前我们的下课时间都会比较短,每次下课之后,我的头都会觉得有点晕晕的。现在我们下课时间不仅增加了,而且老师还在地板上涂鸦了一些好玩的游戏,我们的身心就会得到非常 放松,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威海市草庙子小学学生刘以璇告诉记者。
“以前我们的下课时间都会比较短,每次下课之后,我的头都会觉得有点晕晕的。现在我们下课时间不仅增加了,而且老师还在地板上涂鸦了一些好玩的游戏,我们的身心就会得到非常 放松,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威海市草庙子小学学生刘以璇告诉记者。
3月26日,走进位于汪疃镇的上善堂基质蓝莓种植基地,23座白色大棚整齐排列,棚内蓝莓树郁郁葱葱,紫黑色的果实缀满枝头,仿佛一片紫色的海洋。作为临港区首家尝试基质栽培技术的蓝莓基地,这里的每一颗果实都凝结着科技的力量与新农人的智慧。
3月17日,在临港区“流量密码”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加紧进行内部装修。一个涵盖威海市电商赋能中心和“临港·印象山东”旅游购物中心两处区域,集“线下体验+线上传播+电商转化”于一体的新型消费地标正加速成型。5月份,该“流量密码”将全面亮相。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1日讯万物复苏春耕忙。为进一步加强源头管控,严防新增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耕地“非农化”问题,3月10日,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临港区分局抢抓“春耕”及“植树节”关键时间节点,组织人员赴全区开展“春耕护田”耕地保护志愿活动,从播种初始、
山东手造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涵盖剪纸、陶艺、编织、木工等众多门类,是齐鲁大地人民智慧的结晶。近年来,临港区通过大力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让这些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了匠心传承与现代发展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