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已进入高发期!广州疾控提醒→
登革热不是新的传染病,它是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该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被发现,症状以高热、严重的骨痛和背痛为主,研究者根据其症状,将其命名为
登革热不是新的传染病,它是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该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被发现,症状以高热、严重的骨痛和背痛为主,研究者根据其症状,将其命名为
登革热不是新的传染病,它是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该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被发现,症状以高热、严重的骨痛和背痛为主,研究者根据其症状,将其命名为
炎炎夏季,当人们惬意地享受着冰镇西瓜的甘甜、空调房里的清凉,以及悠闲假期带来的放松时,肠道病毒、蚊媒病毒等夏季常见“病毒访客”也悄然登场,借着人群聚集、蚊虫叮咬等渠道伺机而动,为这个火热的季节增添了几分“热”闹的烦恼。6日,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科学防护指南,帮市
据广东省疾控局通报,2025年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佛山2770例,广州65例,东莞、中山各11例,深圳、江门、肇庆各6例,梅州5例,珠海、惠州各4例,潮州2例,阳江、云浮各1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发病后通常出现发热、全身疼痛、皮疹等症状,目前国内无疫苗和特效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2025年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佛山2770例,广州65例,东莞、中山各11例,深圳、江门、肇庆各6例,梅州5例,珠海、惠州各4例,潮州2例,阳江、云浮各1例。
2025年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佛山2770例,广州65例,东莞、中山各11例,深圳、江门、肇庆各6例,梅州5例,珠海、惠州各4例,潮州2例,阳江、云浮各1例。
夏季蚊虫活跃,登革热进入高发期。杭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做好科学防护。
最近的天气,真是又热又湿,传播登革热病毒的主要“凶手”——伊蚊也在疯长。
今年以来,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国家登革热疫情持续高发。随着暑期来临,进入国内游、跨境游旺季,长沙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请注意防范登革热。
6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由于会剧烈疼痛,又被称为“断骨热”,属于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登革热高发季节为夏秋季,一般自5月份开始逐渐增多,8月~10月为发病高峰期。潜伏期3天~15天,一般5天~8天,全人群普遍
近日,深圳市疾控中心发布了5月下半月(16日-31日)的全市伊蚊密度监测结果,数据显示,全市426个监测点中,不合格点位达192个,占比45.07%,其中高密度监测点14个,中密度37个,低密度141个。与上半月相比,中高密度监测点占比上升3.83%,蚊媒传染
近日,深圳市疾控中心发布了5月下半月(16日-31日)的全市伊蚊密度监测结果,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大。
6月7日,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5月下半月(5月16日—31日)的全市伊蚊密度监测结果,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大。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含4种血清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该病传播快,在我国属乙类传染病。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蚊子主要靠温度、气味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来找人,那些体温较高、爱出汗、新陈代谢较快、呼出二氧化碳较多的人,容易被蚊子发现。
周报显示,2025年第21周(5月19日至5月25日),全省新增报告7例登革热病例,其中本地病例3例,均在佛山;输入病例4例,分布在广州2例,中山、东莞各1例。
最近的天气,真是又热又湿,传播登革热病毒的主要“凶手”——伊蚊也在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