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党建引领网络主播入链强链
“家人们,看看咱们下管的手工年糕片,咬一口嘎嘣脆!”近日,在绍兴市上虞区下管镇东里村一处直播间,镜头前,党员网络主播袁津芬手持刚出锅的金黄年糕片热情推介。镜头外,村民在打包台忙着分拣、包装,线上如雪片般飞来的订单让曾经的滞销货,成了月销10万单、销售额破100
“家人们,看看咱们下管的手工年糕片,咬一口嘎嘣脆!”近日,在绍兴市上虞区下管镇东里村一处直播间,镜头前,党员网络主播袁津芬手持刚出锅的金黄年糕片热情推介。镜头外,村民在打包台忙着分拣、包装,线上如雪片般飞来的订单让曾经的滞销货,成了月销10万单、销售额破100
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是今年年初省委作出的重要部署,绍兴市结合自身实际,谋划设计了“一心三带十轴”整体架构。目前,各区、县(市)均已完成1条发展轴建设方案和空间专项规划编制,覆盖50个镇街,三年内将谋划实施重点项目260个,计划总投资超2600亿
在龙池产业园内,一座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智能温控大棚生机盎然,数万株高端洋兰竞相绽放。这里曾是百香果种苗培育与种植示范园,如今,为推动产业升级,大池镇政府引导企业通过“腾笼换鸟”策略,将部分闲置资源转型为高端洋兰的规模化种植、选育与保育基地,并融合“互联网+
作为海外侨胞聚居的侨乡,上南的文化血脉跨越山海,牵系着远方游子的乡愁。近日,随着最后一场活动落幕,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音传突击队为期一周的 “上南文脉,曲艺兴村” 专项行动圆满收官。这群年轻的 “文艺突击队员” 用专业与热情,在岭南乡村完成了文化寻脉
推动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是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辐射带动,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县委全会报告提出,要深化组团式发展,绘就城乡融合新图景。坚持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持续深化片区组团发展模式,着力塑造城乡一体融合发
夏日不语,丰收已至,一缕缕椒香漫过山岗。在站儿巷镇的山间地头,漫山遍野的花椒树郁郁葱葱,饱满的果实缀满枝头,在阳光下折射出诱人的光泽。微风拂过,醇厚的椒香四下弥散,沁人心脾。这不仅是站儿巷镇的丰收图景,更是花椒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是站儿巷镇立足农业优先发展,紧
朱海柱,佛冈县安民鹅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龙山镇下岳村“牛大力鹅”的品牌创始人。自2025年2月担任下岳村产业发展第一书记以来,他秉持“深耕产业,服务家乡”的理念,以自己的力量为家乡产业发展赋能添翼。
初夏阳光洒在达州市通川区罗江镇金凤村的青石板路上。从地里干活归来,村民袁光怀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微信里的“川善治”平台,一条今年李花期村集体停车场停车卫生费收支公示信息吸引了他的目光。
江门是农业大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海鲜铺子”。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以来,江门以工业化思维加速农业现代化,“接二连三”持续推进富民兴村,高质量完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省级试点任务。
数字赋能文化IP让千年传说“活”起来“ 扫描二维码就能听白蛇传的故事。这面墙画的是‘水漫金山’!”在许沟印象馆前,村民许超自豪地向游客介绍。这个仅有203户901人的村庄,正以数字化手段重塑文化基因——手绘墙再现了白蛇传经典场景,VR技术还原“白衣娘娘采药”传
当讲述唐朝驿使千里疾驰运送荔枝的电视剧《长安的荔枝》即将上线之际,在“中国荔乡”广东茂名高州,一场跨越千年的现实版“甜蜜接‘荔’”正震撼上演。6月6日,以“一骑红尘妃子笑,缘是高州荔枝来”为主题的“高州荔枝鲜达长安”产销推广活动在高州根子镇正式启幕。
5月28日,清华大学组织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50余名参训干部,赴北京市平谷区开展为期一天的“科技兴农”实践行动,此次活动以“科技引领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
木韵墨香交相辉映,企艺协同文化赋能。近日,“百年口岸书刻润疆——全国书刻边疆行绥芬河特展”在绥芬河启幕。80位国内知名书刻名家齐聚绥芬河,以北方优质木材为载体,以百年口岸的历史文脉为根基,让传统书刻技艺与现代木业美学碰撞,精心创作近200件书刻佳作。展览吸引省
问起十余年驻村有什么经验?卢辉宋说:“可能是我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今年是这位驻村“老兵”在粤北大地播撒振兴种子的第十二年。从张陂村的蔬果地,到大连村的非遗工作室,再到车路村的身障村民家中,清远税务骨干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一线,用实干与温情,书写了新时代税务人助力乡
清华大学参训干部及研究生先后走进农业中关村园区京瓦中心,观摩科研楼沙盘、替代蛋白实验室及首农数据中心,近距离观察研发中心的实验设备与产品矩阵,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我们将大力推动富民兴村产业发展,着力培育现代化海洋牧场和农产品深加工2个万亿级、粮食等10个千亿级和茶叶等2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为‘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作出应有贡献。”
在粤北群山间,广东省7个少数民族乡之一的三水瑶族乡正在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清远市税务局联合6家单位5年接力帮扶,以46个乡村振兴项目、229个困境儿童“微心愿”、近400万元低息贷款助力涉农产业等实绩,连续6年在清远市乡村振兴考核获评优秀等次。如今,瑶乡巷道装
在四堡镇千亩果园,沉甸甸的水蜜桃、油桃压弯枝头,空气中浮动着沁人心脾的甜香,吸引游客前来采摘;与之相邻的芙蓉李种植基地,饱满的果实如宝石般缀满枝桠,在绿叶间若隐若现,奏响“中国芙蓉李之乡”的丰收交响曲。而在文亨镇亨明村,连城白鸭成群结队划过清澈溪流,在稻田中嬉
“无鸡不成宴”,这句俗语足见鸡在岭南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广东人爱吃鸡,广东更盛产名鸡。其中,清远鸡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有着“岭南第一鸡”的美誉,最得“老饕”们的青睐。
汤塘民宿老板手机里把开票操作指引加入收藏夹,几句瑶语讲解让菌农豁然开朗,牛肉摊案头放着税费优惠宣传册……在粤北清远的村落街巷间,税务部门以精细化服务破解商户经营“小难题”,激活乡村振兴“大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