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文化地震:一群年轻人如何用白话文炸碎旧中国?
你能想象吗?100多年前,中国年轻人最火的"社交媒体"不是抖音,而是一本叫《新青年》的杂志。当陈独秀在上海亭子间写下"德先生和赛先生"时,一场改变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文化地震"正悄然酝酿。
你能想象吗?100多年前,中国年轻人最火的"社交媒体"不是抖音,而是一本叫《新青年》的杂志。当陈独秀在上海亭子间写下"德先生和赛先生"时,一场改变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文化地震"正悄然酝酿。
1919年5月13日,北京大学学生将“消费公社”储藏的日 货,全数搬运到北京大学红楼后面的操场上当众烧毁,并宣读和 散发了抵制日货的宣言和传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不止一次夸耀印度的发展潜力!但是,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李光耀对印度未来的自信状态逐渐消失。他认为印度会变成一个军事大国,但经济并不会繁荣,因为印度的官僚体制让人窒息。李光耀直言印度的官僚体制迟缓,拒绝改革,让人看不到出路
在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更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文化活动家。1898年,他在广州设立的“万木草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与思想交流中心,承载着他对国家未来的憧憬与改革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康有为设立万木草堂的背景、意义及
1919年5月4日,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正式拉开了帷幕。这场运动不仅是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觉醒的重要标志。本文将全面探讨五四运
——纪念新文化运动 105 周年昨夜,历史于血液中澎湃翻涌,我听闻 1919 年那天的振臂高呼,自泛黄的报纸里奋力挣脱,于霓虹的罅隙间穿梭前行,擦拭着今日非同凡响的黎明。那时的青年,将墨水化作炸药的力量,把课本卷成传单的锋芒,于阴森森的枪口前,播下“德先生”的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和思想变革运动,主要发生在1915年至1923年间。这场运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深远,至今仍在中国社会的文化与思想领域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主要
满族袍服根基旗袍的雏形可追溯至清代满族女性的传统服饰——旗女袍服。其最初形态为直筒宽袖、元宝领开襟、衣长及踝,配以刺绣与盘扣装饰,展现出满族服饰的端庄与华贵。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在北京登场,而不是更为现代化的上海?1904年至1918年的北京承载了中西文化的终极冲突与嬗替。知识分子由“士”转变为以舆论为工具、与政府相抗衡的一群新人,他们通过报刊,传达知识界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关系,塑造了北京的舆论环境,使北京在五四运动前夕
极力吹捧胡适的人是想干啥呢?在对胡适的评价方面,现在网上好像有股势力,或者说有那么些人,简直是怀着极度的热忱,要把胡适捧到一个超级高的位置上去。讲真的,这种势头很是可疑,就像一只突然冒出来的怪鸟,让人忍不住想探究它的来路。他们老是拿胡适在早期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1950年代中期,一场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毛主席谈起胡适,言语中透着惋惜:“胡适这个人真固执,我们托很多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可他却无动于衷……”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杰出的人物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远的影响力,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与文化的发展。林祖涵,作为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活动家,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个人的成就,更在于对整个时代的深刻影响。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位令人敬仰的历史人物。
沈尹默出生在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书香世家。家中藏书丰富,古籍字画琳琅满目。从他记事起,便常常看到长辈们挥毫泼墨,书写诗词文章。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年幼的沈尹默对笔墨纸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见他对此着迷,便开始悉心指导他握笔、运笔。最初,沈尹默从简单的笔画练起,
毛泽东对胡适的评价是复杂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述。早期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对胡适颇为钦佩。他曾说“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当时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提倡白话文、文学改良等,毛泽东创办《湘江评
阅读《重访五四新文化:文化与社会》时,我关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因素;五四新文化运动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的行为与主张也是受到了多人的追捧,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为我们带来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2年,大清政府和平逊位,中华民国成立,它是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当然,由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的转型是伟大的,也是不平坦的。所谓北洋政府,就是由北洋军阀控制的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时间跨度从1912年至1928年,也是社会动荡和转型的阶段。
关于儒家,自民国以后,就出现太多的误解、曲解,甚至污化、谩骂。其根源在于,自民国始,中国的主流知识分子,开始信奉和崇拜西方文化,然后以其为正确标准、价值标准,去评判儒家,凡是不符合其标准者,都视作落后。这样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普遍认知:西方文化先进,是人类的必然发
在 2025 年 3 月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娱乐圈又有新动态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演员赵露思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一番关于 “尊重” 的见解,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迅速在网络上引发广泛热议。
1889年,李大钊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自幼父母双亡,靠祖父教养成人。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当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