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昆明|抗战中的南侨机工
1939年,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回到祖国,投身抗日救国服务工作。他们无畏艰险,在号称“死亡公路”的滇缅公路上源源不断地向国内运送着珍贵的抗战物资,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1939年,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回到祖国,投身抗日救国服务工作。他们无畏艰险,在号称“死亡公路”的滇缅公路上源源不断地向国内运送着珍贵的抗战物资,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和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所以,虽然几次的犹疑踌躇,到底我是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辛酸的眼泪踏上征途了。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我的力量简直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洋。我希望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
父亲宁死不为汉奸的铮铮遗言,大哥作为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的生死征程,以及厦门抗日救国会同仇敌忾、浴血抗争的烽火岁月……95岁老人林嘉禾的家族记忆,折射出闽南大地不屈的抗争精神。
1939年2月,马来西亚槟城晨曦未露,富商之女李月美女扮男装,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她怀揣着花木兰般的勇气,改名“李月眉”,成为了一名南侨机工。86年前,3193名南洋华侨像她一样,抛下优渥生活,奔赴祖国参加抗战。今晚,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档案》为您讲述南侨
第二十五届世纪大采风品牌人物年度盛典日前在杭州圆满落幕。华侨大学教授、泉州学研究所首任所长林少川凭借在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获评"2025年度红色文化领域品牌人物",并接受央视专访分享研究成果。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摄制组将赴马来西亚滨城、吉隆坡及中国云南多地,开展一次跨越山海的追寻。通过采访南侨机工后代,推出系列短视频,用历史影像和镜头,致敬英雄的群体,用真情缅怀不能忘却的历史。
6月12日—17日,第21届“侨连五洲·七彩云南”东盟华商会将在德宏州举办。本次活动将以“侨聚开放云南,共促沿边发展”为主题,围绕深化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聚焦产业园区、外贸外资、文化旅游、高原特色农业等领域加强合作,推动云南对外开放与侨商投资兴业相结合
6月5日,丽日当空,暖风拂面。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南总站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忆南侨机工故事”云南行主题宣传推广活动走进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来自国内外的南侨机工后代与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开启这场追寻历史记忆与现代文化传承的新旅程。
南侨机工是中国历史上华人华侨最典型的爱国群体。在国家危难生死存亡时刻,3200多名南侨机工舍生忘死回国抗战,在滇缅公路这条当时唯一的抗战运输生命线上,抢运50万吨抗战物资,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英雄史诗。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党委统战部十分重视挖掘南侨
近日,习近平主席在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谈道:“‘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我上次访问马来西亚是2013年,贵国风光旖旎、文化多元、人民友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时隔12年再次来访,看到马来西亚国家发展蒸蒸日上,现代化建
为彰显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展现北京及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北京市档案馆依托“中国档案珍品展”,精选了全国各地档案部门保管的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珍贵档案,制作了17集《档案珍品》系列短视频,为您讲述它们背后引人入胜的故事,领略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韵味。今
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侨联决定,举办“万里同心赴国难——海外华侨与抗日战争纪念特展”,以展示海外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无私贡献,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聚焦海南籍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电视纪录片《南海之光(海南篇)》25日在海南师范大学开机。该纪录片将通过小切口、小故事、小视角反映大历史、大背景、大时代,真实还原海南籍南侨机工的英雄事迹。
聚焦海南籍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的电视纪录片《南海之光(海南篇)》25日在海南师范大学开机。该纪录片将通过小切口、小故事、小视角反映大历史、大背景、大时代,真实还原海南籍南侨机工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