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湖南女子学院开展清明节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缅怀先烈、宣讲湖湘女杰故事、自制青团等形式,引导青年学子体悟传统节气的魅力,厚植家国情怀。
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湖南女子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缅怀先烈、宣讲湖湘女杰故事、自制青团等形式,引导青年学子体悟传统节气的魅力,厚植家国情怀。
1990年深秋,长沙板仓杨开慧烈士陵园内人头攒动。一尊栩栩如生的汉白玉雕像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揭开面纱,人群中不时传来"霞姑"的呼唤。这座雕像是毛岸青和妻子邵华倾注心血筹建的,用的竟是当年为毛主席纪念堂塑像剩下的半块汉白玉。站在人群中的毛岸青望着母亲的雕像,泪水
1949年,杨开智给毛主席,写来了一封信,可是没成想毛主席却是一口回绝,让他别抱太大的希望。
1928年2月的一天,毛主席在象树庵的白果树下,向贺子珍说起了杨开慧,贺子珍晚年回忆这段经历时说:
1976年,毛主席走了以后,守灵名单拉得老长,最后头还写着个名字:孟锦云。跟前面那些中共中央的大领导比起来,这个名字那时候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挺陌生。这孟锦云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在历史的长河中,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故事,如同一首激昂而又悲壮的乐章,奏响了理想与信念交织的旋律。他们的相遇,是命运的安排,更是时代洪流中两颗炽热之心的契合。
他从小生活在革命的风暴中,家庭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毛主席赫赫有名,而杨开慧则是中国革命的烈士。
1921年,革命事业如火如荼,毛泽东往返于上海与湖南之间,为党的事业奔波劳碌。这段时期,他与妻子杨开慧聚少离多,难免产生些许隔阂。一次在上海重逢,因为种种原因,杨开慧闹起了小情绪。面对妻子的不快,这位在重大革命事务面前总是从容不迫的领袖,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然
母亲杨开慧是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年轻而坚韧,可是,毛岸青并没有机会感受母爱的温暖。
1931年,赣南,两位来自上海的客人找到了当时的毛主席,这二人正是毛泽民和他的妻子钱希均。在一阵寒暄后,毛泽民略显紧张地说道:
当朋友圈刷屏"女神节"的玫瑰折扣时,你可知道百年前有一群女人用肋骨当桥墩、用乳房哺育革命?她们被扒光游街仍高喊"妇女解放",在绞刑架上给婴儿喂完最后一口奶从容赴死——要知道这些连百度百科都搜不全的名字,才是真正的"大女主"。#3.8妇女节#
据毛远志母亲回忆,1925 年春节,毛主席携夫人杨开慧、弟弟毛泽民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这对小娃娃才得以相见。那时的毛岸英,就那么紧紧跟在姐姐毛远志的身后。大人们偶有闲暇,便会一手抱起一个孩子放在腿上,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故事。
这是一幅让人心碎的油画,晚年的毛主席,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目光中的温柔与思念,轻轻抚摸着儿子毛岸英的遗像。看到这一画面,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他,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世上最大的凄凉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他们中,有绞刑架下不屈的李大钊,有三个孩子的母亲杨开慧,有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前进’的董存瑞……”在《思想的力量》首期节目中,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向明教授讲到动情之处,不禁数度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