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持续膨胀的现象,显示出其外部另有空间,那么这个外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个空间规模相对较小,使得观测者能够对其中物体进行观测,原因在于物体发出的光有足够时间抵达观测者。平常我们所说的宇宙直径 930 亿光年,实际指的就是可观测宇宙的大小。
这个空间规模相对较小,使得观测者能够对其中物体进行观测,原因在于物体发出的光有足够时间抵达观测者。平常我们所说的宇宙直径 930 亿光年,实际指的就是可观测宇宙的大小。
这意味着,从理论层面来讲,我们能够看到这个范围内星系、星系团等一系列物质结构。然而,在距离我们 465 亿光年之外的区域,虽然同样属于我们的宇宙范畴,却成为了不可观测宇宙。
以常见的 A4 纸为例,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A4 纸最多只能对折 7 - 8 次 。这是因为每对折一次,纸张的厚度就会翻倍,而面积则会减半。
凌晨三点,当你盯着手机屏幕时,你或许不知道有超过100亿个星系正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逃离你的视线!如果你对这个速度没有概念,可以想象一下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0.6秒。
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的向往,往往伴随着对速度的追求,不断尝试用更快的速度,突破地球的束缚,甚至是离开太阳系。然而,根据现代物理学,光速是宇宙中的最快速度,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都不可能达到光速,只能无限接近这一极限。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歇,宇宙的奥秘如同一座无尽的宝藏,吸引着我们不断深入挖掘。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诸多令人着迷的现象和概念,可观测宇宙、宇宙膨胀、红移和蓝移便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聚焦于宇宙学中宇宙大爆炸理论、光速不变原理以及宇宙膨胀理论之间的关联性与争议点。通过对可观测宇宙范围远超预期的现象深入分析,探讨了传统理论面临的挑战,提出创新性假设并结合现有科学知识进行论证,旨在为宇宙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方向。
人类曾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后来又被告知地球不过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太阳系仅仅是浩瀚银河系中的一颗行星,甚至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也只是100亿个星系中的其中之一……
根据已知条件来算,地球质量约是5.965×10²⁴ 千克,由此能算出地壳质量。假定地球上沙粒的总质量约为 2.505×10¹⁹ 千克,已知单颗沙粒平均质量是 0.00015 千克,做个简单除法,便能得出地球上沙粒数量约为 1.67×10²³ 颗,也就是 167
生命是如何诞生的?这是人类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探索的问题,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37亿年前,在加拿大魁北克发现的岩石中含有可能是微生物化石的结构,这些结构可以追溯到大约37.7亿年前。还有一些研究根据地球化学特征推测,生命可能早在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