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突破二维半导体电子学集成度瓶颈 用微米级的工艺做到纳米级的功耗
近期,复旦大学周鹏、包文中联合团队突破二维半导体电子学集成度瓶颈,成功研制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32位RISC-V架构微处理器“无极(WUJI)”。在32位输入指令的控制下,“无极”可以实现最大为42亿的数据间的加减运算,支持GB级数据存储和访问,以及最
近期,复旦大学周鹏、包文中联合团队突破二维半导体电子学集成度瓶颈,成功研制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32位RISC-V架构微处理器“无极(WUJI)”。在32位输入指令的控制下,“无极”可以实现最大为42亿的数据间的加减运算,支持GB级数据存储和访问,以及最
本文系统综述了二维共价有机框架(2DCOFs)在有机电子学中的最新进展。通过计算筛选和结构优化策略(如平面/层间电荷传输调控、拓扑设计、带隙工程与形貌控制),2DCOFs的导电性显著提升。研究进一步展示了其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忆阻器、光电探测器和
主要成就:对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工业建设做出奠基性贡献。多次参加主持编制国家科技规划的电子学部分,主持我国第一部超远程雷达和国产最早系列化电子计算机研制的技术工作及组织工作,在雷达、信息理论、电子电路、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以及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动向等方面均有创
二维生物电子材料因其特有的整流、光伏效应和量子霍尔效应,为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创新机遇。其作为电学和光学接口,支持跨时空尺度的多样化应用,包括心脏周期调控、深脑刺激和感觉运动功能恢复。当前的研究集中在增强生物组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开发具备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高
第一作者:Myunghwan Song,Junyoung Moon,Hyungseok Yong通讯作者:Sangmin Lee,Giuk Lee,Jinkee Hong通讯单位:韩国中央大学,延世大学DOI: 10.1038/s41528-024-00364
可拉伸的类皮肤电子设备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非侵入性皮肤接口方法,可以获取关键的生理健康数据或提供治疗刺激和药物。与传统的刚性技术相比,这些平台具有类似于表皮的机械特性,这种无缝的共形界面有助于高保真生物信号采集,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运动伪影的敏感性。在医疗保健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