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中国|铁片变“树叶”!黑山小伙眼中的神奇非遗
芜湖铁画又名“铁花”,源自安徽芜湖,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它是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精心制作而成的工艺品。2006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黑山共和国小伙雅克萨·米尼奇来到安徽芜湖旅行,用镜头记录下铁片变“树叶”的神
芜湖铁画又名“铁花”,源自安徽芜湖,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它是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精心制作而成的工艺品。2006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黑山共和国小伙雅克萨·米尼奇来到安徽芜湖旅行,用镜头记录下铁片变“树叶”的神
以锤为笔、以铁为墨,锻铁为画、气韵天成,芜湖铁画锻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芜湖重要的文化名片。近日,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局、芜湖市财政局联合印发《芜湖铁画传承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全面加强对芜湖铁画的保护和传承,促进芜湖铁画的创新
由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安徽篇5月10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芜湖铁画、无为鱼灯惊艳亮相。《非遗里的中国》安徽篇聚焦徽风皖韵的非遗文化,节目中,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
最近,咱安徽芜湖可出了件大事!由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安徽篇,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啦,咱芜湖铁画那可是惊艳亮相,在全国观众面前狠狠“火”了一把!
家人们,最近文化圈又有大事件!5月10日晚,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非遗里的中国》安徽篇,让全国观众的目光聚焦在安徽的非遗文化上。其中,芜湖铁画的登场,更是惊艳全场,掀起一阵传统艺术的热潮!
芜湖的清晨是从青弋江边的雾气里醒来的。六点三十分,我站在老海关钟楼对面,看阳光斜切过赭山,把半座城的影子投在江面上。光影在石板路上碎成铜钱大的斑点,卖蒸饭的推车碾过去,留下一道湿漉漉的辙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王光甫 马卓越 冯梦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磊)4月10日,202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安徽行”启动仪式在安徽师范大学举行。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会林文化基金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
截至目前,芜湖市共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项(芜湖铁画锻制技艺、无为鱼灯、南陵目连戏)。今年春节,无为鱼灯还作为开场节目登上了央视“非遗”晚会。此前,我市有2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分别是出生于铁画世家的储金霞和无为鱼灯传承人任俊堂。
3月17日,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芜湖市南陵目连戏传承人王士龙(传统戏剧类)、芜湖铁画锻制技艺传承人张家康(传统技艺类)榜上有名。至此,芜湖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人数增至4位。
2025年1月10日晚,歙县瞻淇村鱼灯闪耀,一场“村晚”在这里上演,从全国各地涌来的游客,将这座古老且平日寂静的村落“包围”。同时,在2个多小时的瞻淇鱼灯表演直播间中,涌入了274.7万观众观看。那一夜,瞻淇村鱼灯声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