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妖娆:古诗词中杏花范儿(36)——赵翼 翁方纲 王文治 刘嗣绾
⑴ 乾隆癸未、甲申间,予与裕轩、萚石、辛楣每看花于此,今四十馀年矣。此卷亦有李临川摩挲旧碑句也。予尝谓坛长集中论金石二卷可入《昭代丛书》,而坛长此诗所谓石梁者,予尚及见之,石势奇绝,今则无复有知之者矣。
⑴ 乾隆癸未、甲申间,予与裕轩、萚石、辛楣每看花于此,今四十馀年矣。此卷亦有李临川摩挲旧碑句也。予尝谓坛长集中论金石二卷可入《昭代丛书》,而坛长此诗所谓石梁者,予尚及见之,石势奇绝,今则无复有知之者矣。
王楼山先生宦迹图十二首 其三 桃花源(雍正二年奉使赴黔道,经此。)(丙申) 清 · 翁方纲
|小编先说几句:1.崔田二人之辩是好事,能让吃瓜群众加深对书法“继承与创新”的理解;2.这种辩论让我想起清代翁方纲与刘墉的“哪一笔像自己”VS “哪一笔像古人”之观点,以及曾翔评田英章不知“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还有孙晓云与王
蔡廷宾(生卒年不详,活跃于清乾隆至道光年间)是清代中后期的金石学家、碑帖摹刻家,以摹刻汉碑著称,尤其以《宝汉斋藏真九种》闻名。他与翁方纲(1733—1818,清代乾嘉学派核心学者、金石学泰斗)的关系密切,其摹刻活动与翁方纲的学术资源直接相关。
在元代,能和赵孟頫齐名的非鲜于枢莫属,其书法体态修长,笔法精美,清爽劲利,与赵孟頫并称为“鲜赵”。万卷楼书法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鲜于枢书法《道德经》,果然名不虚传,古人诚不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