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大雨来临时,农民怎样才能减少损失?这份“国家宝典”告诉你(附:湖南省操作手册)
为科学应对灾害,确保农业丰收,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印发了《2025年汛期科学防灾减灾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预案》,坚持“分灾种、抓重点、早行动”的防灾思路,针对汛期的五种灾害类型,部署五项核心任务,助力农民“抢”回损失,守护“粮袋子”安全。
为科学应对灾害,确保农业丰收,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印发了《2025年汛期科学防灾减灾奋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预案》,坚持“分灾种、抓重点、早行动”的防灾思路,针对汛期的五种灾害类型,部署五项核心任务,助力农民“抢”回损失,守护“粮袋子”安全。
尿素,是咱们农业生产中用得最多、最熟悉的一种氮肥。它氮含量高,肥效快,是让庄稼长得旺、收成好的“帮手”。但很多农友在用尿素时犯了个大错——直接把尿素撒在土壤表面,啥都不管,这样施肥不仅浪费钱,而且肥料效果差,地里的庄稼不见长好。
和白糖相比,人们普遍认为白糖属于营养不良的食品,长期食用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比如蛀牙和糖尿病等。
2025年5月,陕西遭遇罕见旱灾,渭北“旱腰带”地区600多万亩旱地小麦受灾,部分麦田干土层深达23厘米,小麦株高不足常年一半,抽穗困难甚至枯死。这场“靠天吃饭”的硬仗,如何破局?专家支招、政府行动、农民自救,这些关键措施与你息息相关!
培肥土壤:通过深松土壤,增加水分渗入量,提高土壤蓄水量。同时,增施有机肥或实行秸秆还田,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供水能力。中耕保墒:在大豆生育期间,及时中耕松土,特别是雨后中耕,可以切断土壤毛管空隙,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
但她是真的不好养活,太挑剔了,有各种坑等着你踩,我是受教了。今天就把我这两年交的智商税全抖出来,看完至少能省下大几千冤枉钱。
各位农民朋友们,大家好!最近天气变化太快了,小编我真是操碎了心!这不,最新的气象预报显示,5月11日至13日,多地将遭遇干热风突袭!这可不是普通的热风,而是能直接影响小麦收成的“恶魔”! 所以,今天这篇紧急预警,各位一定要认真看完!
阳光火辣登场,气温奋力攀升,“30℃+”遍地开花。今天,石家庄、沧州以南地区将升至34~36℃,咱们省多个地方迎来今年第一个高温天儿,相比往年,今年的高温天来得更早一些,像石家庄常年首个高温日为5月25日,今年提前了一周。
现在已经进入到了3月份,南方已经开始种植各种豆角了,北方到4月份也可以进行种植了,近两天,有很多朋友问我,说是什么时候可以种植豆角,因为有的朋友在每年种植豆角时,经常遇到播种了以后不出苗,出苗不齐等现象。还有的朋友问我,说是每年种植的豆角长得各方面都挺好,但就
夏日高温来袭,不少花友的蝴蝶兰开始出现黄叶萎蔫、根系腐烂的问题,原本期待的花期也迟迟不见动静。其实,只要掌握夏季养护的关键技巧,就能让你的蝴蝶兰安然度夏,甚至提前孕育出满盆花箭。接下来就为大家揭秘蝴蝶兰夏季养护的5大核心要点,帮你避开“度夏难”的养殖误区。
大蒜参苔,意味着这届大蒜的这一生到了一个关键发育阶段。我有1条建议,可让大蒜提前丰收;有6点提示,可让大蒜增产升质。
如图1图2所示,两畦子春播茼蒿,相隔不到30米,同一天播种,同一包种子,43天,我的这一畦子已经开始采收了,园友的那畦子还在苗期,这差别究竟有啥奥秘?
立夏后,棚内温度高、湿度小,非常利于病毒病的发生。近日,记者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采访时看到,不少圆椒的幼果颜色不均,摸起来凹凸不平,新叶失绿黄化,这是病毒病危害导致。
针对长寿花花期后的养护管理,结合其生长特性与用户需求,以下从修剪、养分补充、水分调控及繁殖扩繁四个维度进行专业解析,确保秋季开花效果最大化。
种植空心菜,地里丢点小东西,长得旺又嫩又脆翠绿,多到割不完。到菜地里面来看一下空心菜,顺便跟大家分享一个小妙招,告诉大家空心菜要如何种植才能长得又脆嫩又绿,多到吃不完。
豆角又名豇豆,其含有易为人体所吸收的优质蛋白质,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豆角原产于印度,于汉代时期传入我国,明代《救荒本草》记载“豇豆苗今处处有之,人家田园多种,就地拖秧而生,亦延篱落”,豆角吃法多样,是非常大众化的蔬菜,在明代时期豆角就在我国南、北各
眼下全国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期,这是决定产量的关键20天!但不少农户纠结:田里该先浇水还是先打药?农技站专家提醒:顺序错了,轻则药效减半,重则诱发倒伏!记住「3看1定」原则,科学管理保丰收。
记者22日从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春该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气温持续偏高、田间蒸发量大,部分地区旱象露头,旱情或将持续发展,对小麦、油菜田间管理及春播造成不利影响。该省各地全力防旱抗旱,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力争灌区多增产、旱地不减产。
种大蒜的乡亲们都知道,想让蒜头长得大、品质好,施肥可是门大学问。过去大伙儿光顾着往地里撒肥料,其实叶子也能“吃肥”。今天咱们就聊聊怎么用叶面肥,尤其是常见的磷酸二氢钾,给大蒜“加餐”。
“张家村的老张头,去年单靠浇灌浆水这一招,小麦亩产直接飙升30%!”丰收时节,金黄的麦浪中藏着怎样的浇水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