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地下的文化宝匣:去江南贡院阅读千年“上岸”史
六朝金粉,十里秦淮,自古文人骚客,心向往之。清雍正十一年(1733),几次乡试折戟后,吴敬梓举家移居金陵,在秦淮河与清溪河交接的水亭处安顿下来,并自诩“秦淮寓客”。从其住所望向江南贡院的飞檐,不过500米距离,可他已没了再试的心气,转身将满腹才情倾注笔端,写下
六朝金粉,十里秦淮,自古文人骚客,心向往之。清雍正十一年(1733),几次乡试折戟后,吴敬梓举家移居金陵,在秦淮河与清溪河交接的水亭处安顿下来,并自诩“秦淮寓客”。从其住所望向江南贡院的飞檐,不过500米距离,可他已没了再试的心气,转身将满腹才情倾注笔端,写下
3月27日,武当山紫霄大殿屋顶突然传出金属碰撞声——当故宫专家用特制工具揭开尘封920年的葫芦宝顶时,343枚古钱币如瀑布般倾泻而出!最老的那枚崇宁通宝上,宋徽宗的瘦金体还泛着铜绿,而压箱底的袁大头银元,居然还带着民国商贩的指甲划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