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团队构建全球首个作物根际“细菌+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植物根系充当着从周围土壤中招募各种微生物的枢纽。这些微生物定殖于根系的表面和内部,连同它们的微生物基因组,统称为根系微生物组,对影响宿主植物(尤其是农作物)的生长和健康发挥着关键作用。
植物根系充当着从周围土壤中招募各种微生物的枢纽。这些微生物定殖于根系的表面和内部,连同它们的微生物基因组,统称为根系微生物组,对影响宿主植物(尤其是农作物)的生长和健康发挥着关键作用。
烟草不仅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更是科学家研究植物基因组进化的“黄金模型”。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联合国内外团队,在《自然·遗传学》发表重磅成果,首次完成四倍体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及其祖先物种的染色体级基因组组装,并解析了基因组
10年间,通过整合生物学和大数据科学,来认识与利用农业生物基因组,服务全球农业生产,基因组所组建了1300多人的研究队伍,形成了以组学技术为核心、辐射农业、食品和生态方向的学科体系,成立了组学技术、合成生物学、植物基因组、动物基因组、生态基因组、食品科学等研究
水稻,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粮食作物,超过60%的中国人口将其作为主食,其在中国的种植区域跨度大,从北纬 18° 延伸至 50°,涵盖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以及寒温带等多样的气候条件。中国作为水稻种植大国,每年种植面积超过 2660 万公顷,约占全球水稻种植
突破抗癌紫杉醇生物合成难题、发现水稻耐盐新基因、探明昆虫嗅觉密码找到病虫害防治方法、利用人工智能提高葡萄育种效率、古麦今用,找回小麦丢失的遗传多样性......这些国际领先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成果,是2024年基因组所(大鹏湾实验室)的科学家团队聚焦国际前沿、加强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聚合物,但因其结晶微纤维结构,以及与植物细胞壁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结合,使其难以高效降解。传统方法依赖水解酶(如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等),但效率有限。近年来,氧化酶(如LPMOs)的发现虽提升了降解能力,但微生物中仍存在大量
在多细胞生物中,基因组的完整性和表观遗传信息的稳定性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核心。然而,无论是内源性还是外界环境压力,都可能导致DNA损伤,并在细胞内积累,最终引发与年龄相关的病理变化甚至疾病【1】。这些DNA损伤的分布模式及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一直是研究人员探索的重
美国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岳峰教授团队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Joseph Costello教授团队继之前合作发表在Cell上的 Glioblastoma evolution and heterogeneity from a 3D whole-tum
《自然》15 日发布的一篇论文显示,在两年的时间里,剑桥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们读取并重新设计了大肠杆菌的 DNA,创造出了全球首粒全套基因组经过重新编码的大肠杆菌。它证明了人工设计过的基因组可以产生生命,而微生物在医疗方面的应用也得以进一步突破。
双歧杆菌是婴儿时期人类肠道微生物群的主要成员,其与宿主营养、免疫发育和抵抗感染紧密相关。尽管当前有许多人正在积极尝试利用双歧杆菌开发活菌药,但是我们对双歧杆菌的定植、宿主-双歧杆菌互作和其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仍知之甚少。正如其他许多微生物组成员一样,双歧杆菌与宿主
基因组结构变异(Structural Variations,SVs)是物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的性状和人类疾病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如何对不同物种中大量结构变异进行可靠的基因分型,一直是该领域的重大挑战。因短读长测序数据的读长限制和参考序列偏差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唐中林团队在《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GPB))》发表了题为“PI
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绿色革命”期间,半矮化作物品种和化肥的出现提高了产量和粮食安全。然而,诸如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意外后果凸显了减轻这些影响的策略的必要性。在作物驯化过程中被忽视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的调控为可持续农业提供了一条途径。2025 年 3 月
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人口增长,对小麦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野生近缘种蕴藏着丰富的优异基因,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然而,由于基因组的复杂性,许多野生近缘种的基因组信息仍然匮乏,限制了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组 染色体 aegilopsmutica mutica 2025-03-22 20:50 2
这是《我的深圳故事》第3期深圳一间不足3平方米的实验室里30摄氏度的恒温箱中黑壳、长芒的野生稻种悄然破壳这些看似普通的种子是商连光从全球收集的251份野生稻中精选的“基因宝藏”“过去一万年人类靠经验驯化水稻现在我们要用基因‘密码’重新定义农业”一粒种子,可以改
他叫商连光,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一名博士生导师。他带领的博士生团队,平均年龄二十六岁,他们当中很多人没有下过地,更没见过水稻生长的样子。
西雅图--(美国商业资讯)--易用型可扩展单细胞测序技术的领导者Parse Biosciences很高兴欢迎South Australian Genomics Centre (南澳基因组中心,SAGC)成为其认证服务提供商(CSP)计划的最新成员。作为认证提供
服务提供商 基因组 biosciences 南澳 南澳基因组 2025-03-21 17:37 2
衰老的特征是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衰退以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的风险增加。已经提出了几种“恢复活力”的干预措施来延缓衰老和与年龄相关的衰退和疾病的发生,以延长健康寿命和寿命。这些干预措施包括代谢操纵、部分重编程、异慢性异种共生、药物管理和衰老细胞消融。由于衰老过程与基因
圣迭戈 2025年3月21日 /美通社/ -- 2025年3月19日 ,因美纳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LMN)与Nashville Biosciences, LLC(简称NashBio,一家领先的临床和基因组数据公司,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的全资子公司)共同宣布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牛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开发了一款肉牛基因组选择育种液体捕获芯片“Cattle110K”。该芯片作为一款高效、经济的基因型检测应用工具,将有力推进我国肉牛遗传改良进程,助力我国肉牛种业和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