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区双线联动开启文化盛宴 家门口的博物馆珍品展与文物保护讲座同日启幕
8月4日,由西安市文物局指导,雁塔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文物局)主办,西安市新梦想影业博物馆协办的两大文化活动同步开启——“家门口的博物馆之光影交织处 雁塔千年韵”博物馆珍品展在雁塔区M3电影城堡正式开展,与此同时,“穿越光影,守护历史:从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文
8月4日,由西安市文物局指导,雁塔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文物局)主办,西安市新梦想影业博物馆协办的两大文化活动同步开启——“家门口的博物馆之光影交织处 雁塔千年韵”博物馆珍品展在雁塔区M3电影城堡正式开展,与此同时,“穿越光影,守护历史:从电影《长安的荔枝》看文
文物数字模型的价值远不止“网上浏览”,它可以成为连接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公众体验和文化传播的载体。比如,专家可通过数字模型开展病害分析、修复模拟等研究,避免直接接触文物造成损伤;博物馆可借助数字模型打造虚拟展览,让观众通过交互技术“拆解”文物、还原历史场景;甚
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这座承载千年历史记忆的国宝级建筑,近日因游客刻字事件再度引发社会对文物保护的广泛关注。2025年8月3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曝光了令人痛心的画面——薄伽教藏殿朱红色的外墙上赫然刻着"X馨玥"的人名和一个桃心图案,这些新刻的痕迹在古朴的墙面
“展览让文物‘活’起来,讲座让保护‘实’起来……”8月4日下午,由西安市文物局指导,西安市雁塔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文物局)主办,西安市新梦想影业博物馆协办的两大文化活动同步开启——“家门口的博物馆之光影交织处 雁塔千年韵”博物馆珍品展在西安市雁塔区M3电影城堡
近期,辽宁省各地围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通过法律普及、考古体验、非遗展演、文旅融合等多种方式,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推动全社会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最近,韩雪在应县木塔录制节目时被指使用强光拍摄,这事儿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照片里,韩雪一行人在应县木塔拍摄,旁边工作人员打着光,可就在不远处,“禁止强光与闪光灯拍摄”的提示牌格外醒目。这一幕被曝光后,网友们瞬间炸了锅,纷纷质疑摄制组违规操作,担心强光会给珍贵
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军事城堡之一,其防御体系完备,设有铜柱、铁柱、飞虎、飞龙等九道关隘,关隘之间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纵深立体的防御体系,为研究中国古代军事防御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记者黄莉玲 6月24日,国家数据局举办第二场“数据要素×”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彭馨介绍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推进“数据要素×”行动中的举措和进展。
作为文物资源大省,山西创新文物保护模式成效显著。国家文物局近期公布的评选结果显示:我省“智能守护+实地巡防”创新文物安全监管模式入选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十大博物馆抖音大联播·让‘国宝’实证文明山西主题活动”系列报道入选2025年度中华文物
6月13日至16日,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司法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开展"2025年辽宁省文物保护法普法宣传活动"。活动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打造"2025年辽宁省文物保护法普法答题活动"。线上依托H5技术搭建趣味答题平台,让参与者开启文物保护知识之
中学生正小义与萌宠獬小豸来到乐山大佛,亲历文物破坏现场,追踪离奇失踪案……通过悬念迭起、轻松有趣的漫画故事,生动演绎真实案例,并将文物保护法律知识融入其中。看漫画,学法律!《正小义普法记》系列普法漫画,用趣味故事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懂法、守法、用
在6月14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之际,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以“AI赋能传统文化新表达”为主题的国际科技传播沙龙活动。本期沙龙聚焦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传播的深度融合,邀请AI行业学者、文化传播专家以及文博领域领军代表跨界对话,共同探讨数智时代AI如何助力传统文化从静态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国家文物局组织“文物保护看基层”主题宣传活动来到湖南,聚焦一线文物保护利用的生动实践,展现文物焕发时代光彩的湖湘答卷。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首场重大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重要文物修复成果、“一带一路”中外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成果、重要研究阐释成果三大类7项考古成果。其中,乌兹别克斯坦蒙扎铁佩遗址文物保护工作成果展现了中
为全面展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工作新进展新成效,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管理局)主办,中共集贤县委员会、集贤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25年黑龙江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物保护主场活动”在集贤启动。
6月7日,县文物保护中心(吴起革命纪念馆)举办“小红星”讲解员培训结业暨聘任仪式,经过为期8个月系统培训的20名小讲解员顺利结业,正式受聘为“小红星”讲解员。
6月5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山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山西省文物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新闻发布。本条例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三湘四水,文脉绵长;楚风汉韵,弦歌不辍。湘江奔涌,洞庭浩渺,滋养了这片“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灵秀之地。从炎帝故里唤醒上古农耕文明的回响,到辛追夫人衣袂间复活汉代不朽的芳华;从里耶秦简木牍中重见沉睡两千年的大秦律令,到岳麓书院朱张会讲的思辨点燃千年不熄的圣火,
《山西省文物保护条例》已由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6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日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了第十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此次公布的1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我市16处文保单位入选,其中13处为红色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