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丨山西千年古城,何以靠“吹玻璃”走向世界
2024年以来,全县自营出口玻璃器皿企业增加了11家,多家企业开设了新厂房或增加了新的生产线。全县2024年实现了营业收入16.56亿元,同比增长33.35%,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2024年以来,全县自营出口玻璃器皿企业增加了11家,多家企业开设了新厂房或增加了新的生产线。全县2024年实现了营业收入16.56亿元,同比增长33.35%,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2024年以来,全县自营出口玻璃器皿企业增加了11家,多家企业开设了新厂房或增加了新的生产线。全县2024年实现了营业收入16.56亿元,同比增长33.35%,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作为“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祁县拥有近百年的玻璃器皿制造历史,其手工吹制技艺被列为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县集聚近60家玻璃器皿生产企业及23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从原料供应、模具设计、手工吹制到烤花描金的完整产业链。
三晋大地,表里山河,孕育着诸多“出人意料”。谁曾想到,古称“昭馀”的祁县生产了全国60%以上的人工吹制玻璃器皿,毗邻五台山的定襄是世界最大的法兰出口基地。谁又曾想到国人餐桌上每3件日用瓷器中就有1件产自山西怀仁,太行山上党地区的人参与东北“齐名”。一方水土
11月28日晚,以“‘浙’里遇见 晋善晋美”为主题的“山西之夜”在西湖畔璀璨登场。这一夜,“人间天堂”因“山西之夜”添了几分厚重底蕴;这一夜,晋浙山海交融,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奇妙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