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遗民东渡对近世日本的影响
明末清初,江南士人朱舜水(1600-1682)率众东渡扶桑,开启了中国知识精英与日本社会的深度互动。这批遗民非但未沦为文化流亡者,反以“礼失求诸野”之志,将晚明实学精神与东亚文明秩序重构的历史契机相联结,其影响远及明治维新乃至近代中日关系的嬗变。
明末清初,江南士人朱舜水(1600-1682)率众东渡扶桑,开启了中国知识精英与日本社会的深度互动。这批遗民非但未沦为文化流亡者,反以“礼失求诸野”之志,将晚明实学精神与东亚文明秩序重构的历史契机相联结,其影响远及明治维新乃至近代中日关系的嬗变。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在长达数千年的古代历史进程中,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文化传统。诚如日本学者西嶋定生所指出的,汉字、儒教、佛教和以中国传统律令制度为核心的法律系统,构成了传统东亚世界的四大支柱。①这四大支柱中,佛教之外,皆兴起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