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23.2顶刊连发!福建农林大学袁占辉团队生物质储能双突破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袁占辉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IF:23.2)上同时发表了题为“Rational synthesis of sea urchin-like NiCo-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袁占辉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IF:23.2)上同时发表了题为“Rational synthesis of sea urchin-like NiCo-
2024 年《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划出:全国现役煤电机组须在 2027 年前实现 10%-15% 生物质掺烧。这意味着,一场涉及 3.2 万亿千瓦时发电量、12.5 亿吨农林废弃物的能源革命正式启幕。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一季度,山东、河
沉寂已久的生物质制氢赛道,因五粮液的跨界布局迎来破局点!3月20日,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酒糟制氢”项目合作要求,设定硬性研发指标——12个月内完成实验,24个月内产出专利及论文。这一举措或将成为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一步。
热电联产项目的多种设备是噪声 “元凶”。锅炉运行时,燃料剧烈燃烧,气体快速流动,这些过程产生强大噪声。汽轮机高速旋转,部件间的摩擦与碰撞,也奏响了恼人的 “噪声曲”。发电机运转时,电磁力的作用同样会引发噪声。只有清楚知晓这些产生机理,才能为后续治理找准方向。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秸秆精准禁烧”政策,标志着我国环境治理理念的重大转变。从“全域禁烧”到“分区域、分时段管控”,这一调整不仅回应了农民长期以来的诉求,更折射出传统政策执行中的深层矛盾与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性缺陷。
生物质掺烧技术的引入,不仅为水泥厂提供了新的能源选择,还为解决农林废弃物处理难题开辟了一条绿色路径,水泥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技术的优势,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现其在环保、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多重价值。
近日,广西大学天然高分子改性与生态功能材料团队在生物质气凝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Self-Assembly Construction of Biomass Aerogel with Tip-To-Based Gradient Porous Str
Mote专注于生物质碳去除和储存(BiCRS),将木材废料转化为氢气,同时永久捕获二氧化碳。在一份在线声明中,Mote将其描述为“一种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同时加强国内能源独立性,支持林业和土地管理。”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驱动下,工业供热领域正经历从高碳依赖向清洁低碳的深刻变革。常州恒大锅炉制造有限公司以生物质锅炉为核心载体,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化设计,将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转化为高效清洁热能,为制造业提供绿色低碳供热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构建能源自循环
前天,李济安创业暨《新奇特创业项目大全》(又名《中国创业致富项目大全》)电子刊(公众号自媒体)给大家分享了:5种农作物秸秆离田高值化利用技术(上),本篇为下。
在当下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精准的数据分析与深入的行业研究已成为企业战略规划、市场拓展以及投资决策不可或缺的指南针。智研咨询研究团队经过长期的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重磅推出《2025-2031年中国生物质能源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以期为业界提供
该厂自2024年8月14日依托2号机组B磨煤系统成功实施国内首例褐煤锅炉直掺草原牛粪燃烧试验以来,项目累计实现生物质燃料掺烧量3500吨。在此过程中面临采购机制与市场特性的结构性矛盾,生物质燃料仅能以公开招标形式采购,而生物质燃料市场具有显著季节性波动特征,其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陈朝吉教授“武汉大学生物质工程与可持续利用实验室(X-BiomassLab)”聚焦生物质资源,特别是农林废弃生物质资源的绿色低碳转化与高值利用,以天然材料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材料-能源-环境挑战。过去三周,实验室在生物质基功能材料研究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有必要在实施深度减排战略的同时部署二氧化碳移除(CDR)技术,以抵消难减排行业的剩余排放。其中,两种生物质碳移除技术——生物能源结合碳捕集与封存技术(BECCS)和生物炭(Biochar)——各有利弊,联合部署或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碳移除潜力,同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材料,对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在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石墨烯在基础科学和工程探索中的应用潜力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兴趣。目前,大规模生产石墨烯仍然存在一些障碍,常见的方法一般依赖于对石墨矿物的剥离,这些制备工艺成本高、不可持续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贺诗欣教授团队在Chin Chem Lett上发表了题为“Recent progress of tailoring valuable graphene quantum dots from biomass”的综述论文(DOI: 10.1016
王凯歌,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专注于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合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相关的科研项目。近年在Appl. Catal. B., AIChE J
安德里茨的生物质解决方案以其行业领先的效率、可持续性和可靠性而著称。作为完整的工厂解决方案、关键技术和加工设备的合作伙伴,我们通过高效率产品和优化流程,最小化您的总成本。每年,由安德里茨设备生产的二氧化碳中性燃料可以替代近500万吨石油。
白色污染是当今全球性的环保难题,主要由难以降解的废弃塑料如聚苯乙烯和聚丙烯造成。这些塑料不仅破坏环境美观,还对人体免疫系统构成威胁,可能引发神经系统疾病、癌症,并对生殖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微塑料颗粒还成为病菌传播的媒介,对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大家好!今天来了解一篇生物质纤维框架的研究——《Revivable self-assembled supramolecular biomass fibrous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microplastic removal》发表于《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