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级非遗”系列第41期: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In 2009, the traditional design and practices for building Chinese wooden arch bridges were inscribed on UNESCO's List of the Inta
In 2009, the traditional design and practices for building Chinese wooden arch bridges were inscribed on UNESCO's List of the Inta
春节期间,央视网直播中国推出 “家乡美景家乡年” 专题慢直播活动,引发广泛关注。此次活动联合新华社、中国网、环球时报、中国交通广播等众多官方新媒体账号,对全国各地的家乡美景进行同步慢直播,凭借其权威性和高流量,成为春节期间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泰顺廊桥文化园成为
本次活动与西班牙、菲律宾、新西兰等海外媒体联合直播,向各国人民展现了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和庆元当地人文历史。全球观看直播人数超过100万。
层峦叠嶂,林木苍翠,古廊桥跨越河谷激流,横亘如虹,系着人们的缕缕乡愁……分布于浙江省西南部的众多廊桥,是交通设施,串联起河流两岸的人、物、生活;也是文化空间,凝聚着当地民众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北京时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我国3个项目的转名录申请。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3个项目被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日,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12月6日从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政务信息官方发布渠道获悉,北京时间12月5日,我国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从联合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5日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