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里的诗意行走——高泽远书法艺术探究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29 23:43 2

摘要:行草书是书法艺术中极具魅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既有楷书的基本功底,还融合了行书和草书的主要特点,形成了灵动多变、牵丝映带、欹侧错落、疏密相间、速度变化、轻重缓急的艺术特色。明末清初杰出的书法家王铎的行草书,更兼具涨墨的运用、开合的夸张、连绵的缠绕和虚实的相生,其作

笔墨里的诗意行走

——高泽远书法艺术探究

周 永

行草书是书法艺术中极具魅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既有楷书的基本功底,还融合了行书和草书的主要特点,形成了灵动多变、牵丝映带、欹侧错落、疏密相间、速度变化、轻重缓急的艺术特色。明末清初杰出的书法家王铎的行草书,更兼具涨墨的运用、开合的夸张、连绵的缠绕和虚实的相生,其作品强烈的节奏感和整体的冲击力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经典之笔。

后人喜欢追随和临写者不在少数,但卓有成绩者却是凤毛麟角,我的师兄、著名书法家高泽远先生就是这凤毛麟角之中的佼佼者。

泽远兄18岁时,师从于山东著名书画家范芸安老先生,对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及米芾《苕溪诗帖》《蜀素帖》等经典书帖进行了深入临摹。这段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传统书法基础,让他对书法的用笔用墨、结构布局和书写神韵有了初步却深刻的理解。20世纪90年代初,他又师从我们的老恩师——山东著名书法家张炳南先生,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潜心研究行草书。后又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专心攻读书法理论和书法艺术创作,期间大有进步,颇有建树。他从汉代章草入手,广泛涉猎魏晋、唐宋明清各朝代的行草书经典之作,不断揣摩字法、笔法、墨法和章法,尤其对王铎的经典作品心摹手追,书艺和书写创作取得了理论上质的飞跃。在当下书法艺术的多元格局中,他以扎实的碑帖功底和王铎的行草书风,以及几十年书法理论研读的体会和感悟所形成的笔墨语言与艺术风格,占据了引人瞩目的一席之地。

从书法的用笔上,泽远兄展现出了他极高的造诣。其笔法兼具灵动、拓扑与沉稳。书写过程中,起笔果断有力,犹如刀刻斧凿,展现出他的气势与力度;行笔注重提按变化、腾挪转移,线条粗细相间、飞白流畅,富有节奏感;收笔干净利落、精准到位,绝不拖泥带水,给人以干脆明快、酣畅淋漓之感。例如,在他的“笃行致远”斗方作品中,笔画的起笔处往往呈现出锐利的锋芒,行笔稳健,收笔则回锋有力,使整个笔画形态饱满,富有力透纸背的立体感。这种精湛的笔法运用,使他的书法线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无论是纤细的笔画还是粗壮的线条,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韵味。再看他的一幅“清明”行草作品,满纸风云、一气呵成。字与字之间相互牵连,如蛟龙戏珠、气势贯连。看似随意挥洒,实则有着内在的连带和秩序,线条的律动仿佛奏响了一曲激昂的乐章。

在书写的结构布局方面,泽远兄更是独具匠心。他在遵循传统结构书写的基础上,善于冲破羁绊和束缚,又能在创新中保持书法的内在平衡与和谐。在他的整幅作品中,拆解、借用、服从、揖让,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处理的恰到好处。像他在最近的几幅扇面作品中,巧妙地利用书写留白,笔画之间相互呼应、顾盼得当,给人以开阔、空灵的感觉;甚至有些字体的笔画结构被故意拉长或压缩,突出了作品相互之间的对比关系,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结构布局的处理,使得他的作品在静态中蕴含着动态之美,如同凝固的舞蹈;既展现了他对传统书法结构布局的深刻理解,又体现出他勇于创新的书写精神。

在墨法的运用上,更是泽远兄独具匠心的一大亮点。他善于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营造出丰富的层次立体感和独特的艺术感觉。浓墨处沉稳厚重,如高山坠石;淡墨时清新淡雅,似薄雾轻笼。特别是在笔画的粗细变化上,他同样拿捏得恰到好处。粗笔处豪放有力,展现出雄浑大气的风格;细笔处则轻盈灵动,犹如游丝般飘逸,为作品增添了一份精致与细腻。这种对笔墨的精妙掌控,使得他的作品极具感染力,又耐人寻味,意犹未尽。同时,他还经常运用“枯”和“润”的对比,展现岁月的沧桑,为作品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墨色在他的笔下不再是简单的黑色,而具有了丰富的情感和张力,成为了传达艺术意境的重要媒介。在他最近的许多团扇和斗方作品中,这些特点,极具突出。

在作品的表现力上,泽远兄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带领观赏者穿越时空,领略不同的心境和情境。我记得,他曾经的一幅参加过韩国艺术交流展的20米长卷作品,气势如虹、大气磅礴,让人仿佛置身于风云变幻的古战场,切身感受到金戈铁马的拼杀与豪迈;而一幅清新淡雅的小团扇品,则如置身于江南水乡的静谧之中,感受到清风拂面、水波不兴的惬意。这种艺术感染力,源于他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全身心的投入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悟。

泽远兄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线条与笔墨的组合,更蕴含着其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和时代精神。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感染与熏陶,将诗、书、画等元素融入到书法作品的创作中。每一幅都仿佛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传达着他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的中正平和、道家的自然无为以及禅宗的空灵意境。例如,他书写的一些经典诗词作品,不仅在书法技艺上展现出高超水平,更通过书法的形式将诗词的意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使观赏者在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诗词歌赋,所蕴含和传达的文化底蕴,达到了书法与文化艺术的完美融合。

泽远兄是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清华美院艺术创作研究会理事,山东诗人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圆缘园书院副院长,山东省书画学会金鹰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天影书画院副院长,“泉城八君子”之一。2014年10月,他的辞条和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家辞典》;2015年10月,荣获“中国品牌艺术家”称号;2016年7月,在第二届韩中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大展(首尔)中荣获大奖;同年12月,荣获“中国文学十大杰出书画家”称号。他的许多作品在全国、省市艺术大展赛中多次获奖,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家词典.墨迹卷》。不少优秀作品被《大众日报书画版》《中国文学》《财富尚品》《山东诗人》《艺术山东网》等报刊、网媒和公众号平台专题报道。他还被《中国文学》《文化前沿》聘为签约艺术家,部分作品被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友人珍藏,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传播着中国书法的魅力。

汉杨雄在《法言.问神》中提出“书,心画也”,泽远兄的笔下,每一根线条、每一次用笔都是他内心的独特倾诉。刚劲处如苍松傲立悬崖,展现无畏的风骨;柔美时似春风拂过柳梢,满溢灵动的韵致。当他挥毫泼墨,墨香便裹挟着诗意,于宣纸之上晕染开来,引领观赏者穿越喧嚣,沉浸于古典与现代交织的审美盛宴。在这一方方尺幅间,书法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笔墨游戏,而是他与历史、与文化、与自我、与世界对话的桥梁,让人体味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周永,诗人、书法家、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散文集《呐喊》《诗海扬帆》《走过雨巷》《一读一悟》《周永散文选》《周永短诗选》等,第七届中国当代诗歌奖获得者。

来源:潇洒济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