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意盎然又寒风刺骨的三月,包头市青山区青山路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了一场成长之旅。从非遗手作到生活技能,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劳动之美,收获成长之乐。当传统技艺遇上童心巧手,非遗文化便有了新的生命力。同学们在“平结手环”制作中,一根根丝线穿梭
春意盎然又寒风刺骨的三月,包头市青山区青山路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了一场成长之旅。从非遗手作到生活技能,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劳动之美,收获成长之乐。当传统技艺遇上童心巧手,非遗文化便有了新的生命力。同学们在“平结手环”制作中,一根根丝线穿梭交错,编织出吉祥如意的古老寓意;制作“马蹄花束”时,零散的花材经过捆扎、装饰,化身成寄托祝福的艺术品;而扎染环节更是惊喜连连,白布在折叠与浸染间绽放出独一无二的蓝白花纹。这些非遗劳动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匠人精神的细致与耐心,更在指尖流转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擀春饼”活动现场笑声阵阵。孩子们揉面、擀皮、翻烙,虽动作稚嫩,却格外认真。当热腾腾的春饼裹上馅料送入口中,劳动的香甜瞬间溢满心间。内务整理与宿舍打扫则成为“自理能力大练兵”,叠被子、擦桌面、扫地拖地……汗水换来整洁的环境,也懂得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
在实践中,孩子们从“尝试”到“熟练”,从“依赖”到“独立”。劳动不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真实可触的成就:扎染作品中的创意、春饼包裹的温情、宿舍窗明几净的自豪,无不诠释着“劳动创造美好”的真谛。包头市青山区青山路第一小学始终将劳动教育作为成长必修课。这场春日实践,既是传统文化的生动课堂,更是独立人格的培育土壤。愿孩子们永葆这份劳动的热情,在未来的生活中,用双手编织更多精彩!
来源:琪琪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