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AAD年会已圆满结束。会中众多专家就能量设备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学者Kristen Marie Kelly、Girish Munavalli和Jill Waibel解析了激光与能量设备在临床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并对瘢痕组织的治疗选择和未来方向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撰文 | 谢一凡
2025AAD年会已圆满结束。会中众多专家就能量设备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学者Kristen Marie Kelly、Girish Munavalli和Jill Waibel解析了激光与能量设备在临床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并对瘢痕组织的治疗选择和未来方向进行了讨论和经验分享。“医学界皮肤频道”在此整理分享,供交流学习。
01 | Kristen Marie Kelly:能量设备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图1.Kristen M.博士
▌瘢痕的类型
Kelly教授首先介绍了瘢痕的不同类型[1](见表1)。她强调,瘢痕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改善外观,还包括减轻瘙痒、疼痛、改善活动受限的情况。表1. 瘢痕的不同类型(根据讲者PPT制作)
▌瘢痕激光治疗的设备
在能量设备的选择上,Kelly教授介绍了以下几类:
脉冲染料激光(PDL)、532nm 激光及强脉冲光(IPL)均可改善瘢痕红斑。
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剥脱性点阵激光及皮秒激光均可用于改善凹陷性或挛缩性瘢痕。
Q开关激光器纳秒或皮秒激光可用于改善色素沉着。
Kelly教授还提到个性化治疗非常重要,每次就诊时都应评估疤痕的颜色,凸起还是萎缩,以及疤痕所在的区域,根据这些瘢痕的特征确定最佳设备的选择,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表现为红斑的疤痕选择PDL并根据不同肥厚程度加以皮损内注射, 仅表现为肥厚的瘢痕疙瘩选择AFR并根据皮损的萎缩情况辅以激素注射或手术[1]。此外,激光辅助药物输送(LADD)技术也可用于改善瘢痕的治疗效果。▌瘢痕管理的联合治疗方法
Kelly教授强调了包括硅胶片、Z成形术和激光辅助给药在内的综合治疗在治疗肥厚和萎缩性疤痕方面的有效性。
一项有关烧伤瘢痕的研究纳入了10例(5-12 岁)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儿,接受了3-5次CO分数治疗2每隔1个月进行一次激光换肤,并在每次激光治疗后立即使用曲安奈德悬吊液。还指导患者在每次激光治疗后涂抹丙酸氯倍他索凝胶1周。
研究表明[2]点阵二氧化碳激光联合强效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适用于所有年龄段,可用于治疗5-12岁甚至更年轻的患者。为了达到的期望疗效,可以考虑麻醉进行疼痛治疗。图
3.点阵二氧化碳激光联合强效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烧伤瘢痕
Kelly教授还指出针对不同的肤色可使用脉冲染料激光(PDL),建议设置低能量的长脉冲持续时间,以最小化色素沉着过度风险;剥脱性点阵和非剥脱性点阵可用于所有类型的皮肤,但色素沉着风险更大;微针和射频微针也是一种选择,但疗效有待探讨。
最后,Kelly教授博士对汇报内容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以下三点:
基于能量的设备在疤痕治疗中可发挥关键作用,可显著改善疤痕外观、舒适度和活动度;
许多能量设备都可用于疤痕治疗,而且通常是组合使用,应成为疤痕治疗设备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能量设备可用于所有年龄和皮肤类型,但需慎重考虑。
02 | Girish S. Munavalli:能量设备在痤疮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图4. Girish S. Munavalli博士
接着, Munavalli博士对激光与能量设备在痤疮瘢痕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享。
▌痤疮瘢痕的发生机制
Munavalli博士讨论了早期干预对治疗痤疮疤痕的重要性,强调了持续性炎症、降解酶、皮脂腺破坏和伤口愈合不良在疤痕形成中的作用。
发表于BJD的一篇研究通过在不同时间点对瘢痕易感 (SP) 和非瘢痕易感 (NSP) 痤疮患者的未受累皮肤和丘疹进行大规模基因表达谱和免疫组化分析。在皮肤上无疤痕与疤痕倾向皮肤的基因热图中发现上调的基因主要是免疫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3]。图5.正常皮肤与疤痕倾向皮肤的基因热图(图源参考文献)
▌痤疮瘢痕的治疗
Munavalli博士指出,早期干预对于减少瘢痕形成至关重要,在痤疮发作4-6周后就可能出现瘢痕,因此需尽早干预。他认为治疗痤疮瘢痕的三要素包括:皮肤重塑、抑制炎症、控制痤疮,强调早期干预和个性化治疗计划。涵盖了皮下切割、微针、填充物使用等技术,并列举了治疗痤疮疤痕的设备以及功效。
表2 治疗痤疮疤痕的设备及其功效(根据讲者PPT制作)
03 | Jill Waibel:烧伤与创伤瘢痕的创新治疗
图6. Jill Waibel博士
最后,来自迈阿密皮肤激光治疗中心的Jill Waibel博士针对烧伤与创伤性瘢痕的创新治疗进行了介绍。
▌瘢痕的多模态治疗
Jill Waibel博士同样也提到了瘢痕治疗方案的算法[1,4,5],她指出疤痕算法可帮助临床医生确定如下几个问题:(1)疤痕的类型(增生性、萎缩性、红斑性、色素性、挛缩性)。
(2)疤痕处于哪个阶段(未成熟期与成熟期)
(3)患者的皮肤类型(Fitzpatrick I-VI),因为这会影响激光的选择和风险。
(4)针对特定患者和疤痕的最佳治疗方式,通常采用以下综合疗法:
血管激光(PDL、IPL)治疗红血丝。
点阵非烧蚀激光(如Fraxel)治疗纹理。
针对深层疤痕和挛缩的点阵烧蚀激光(如CO2或 Erbium)。
类固醇注射(LK)或5-FU用于增生性/瘢痕疙瘩疤痕。
在手术或外伤后4-6周内及早进行激光治疗,以达到预防目的。
图7.烧伤/创伤瘢痕治疗算法(图源讲者PPT)
Jill Waibel博士特别强调激光是瘢痕的一线治疗,但需要多模式定制解决方案。她结合一个乳腺癌术后的病例分享了治疗思路,一是针对红色瘢痕选取脉冲染料激光治疗;二是针对萎缩区域选用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三是对于过度增生选用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四是适时采用激光辅助的药物输送治疗。
图
8.瘢痕的多模态治疗(图源讲者PPT)
▌瘢痕的早期干预
最后,Jill Waibel博士强调了瘢痕治疗的早期干预。Jill Waibel博士团队在2018年发表了一项研究[6],通过系统回顾和评估早期激光干预以减少受伤后不到3 个月引入激光治疗的研究中疤痕形成的临床证据。研究发现,在炎症、增殖或重塑阶段引入激光干预有可能减少皮肤疤痕的形成。
另外Jill Waibel博士在2019年发表了一篇评估在受伤不到3个月时治疗烧伤和创伤伤口对疤痕形成的影响研究[7],结果表明,与相同伤口上未治疗的区域相比,对急性创伤伤口进行消融点阵激光的早期干预导致疤痕形成显着减少。
图
9.早期激光干预预防瘢痕形成(图源讲者PPT)
小结
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激光设备可供选择。像几位专家提到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瘢痕类型选择不同治疗手段。相信随着新兴技术崛起:包括
3D打印皮肤、智能监测设备及AI辅助成像等,未来有望进一步优化瘢痕管理。
专家点评
纪超教授
瘢痕的治疗不仅是临床问题更是美学的挑战。近年来对于创伤修复、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很大。相比于瘢痕治疗,早期预防的观念深受国内外同行的重视。瘢痕的治疗应该是多模态治疗、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与能量设备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将更加精准、高效,疤痕治疗已进入
“精准打击”时代,融合技术创新与临床智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期待未来更多的临床研究,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专家简介
纪超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病分院 副院长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 常务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主任委员
作者简介
谢一凡 硕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
研究方向:皮肤免疫学,皮肤病理学
参考文献:
[1] Kauvar ANB, Kubicki SL, Suggs AK, Friedman PM. Laser Therapy of Traumatic and Surgical Scars and an Algorithm for Their Treatment. Lasers Surg Med. 2020;52(2):125-136.
[2] Majid,Imran,Saher.Fractional Carbon Dioxide Laser Resurfacing in Combination With Potent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for Hypertrophic Burn Scars in the Pediatric Age Group: A Open Label Study[J].Dermatologic surgery, 2018,44(8):1102-1108.
[3]Carlavan I, Bertino B, Rivier M, et al. Atrophic scar 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ne involves long-acting immune responses with plasma cells and alteration of sebaceous glands. Br J Dermatol. 2018;179(4):906-917.
[4]Seago M , Shumaker P R , Spring L K ,et al.Laser Treatment of Traumatic Scars and Contractures: 2020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J].Lasers Surg Med, 2020(2).DOI:10.1002/lsm.23201.
[5]Gold M H , Mcguire M , Mustoe T A ,et al.Updated international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on scar management: part 2--algorithms for sca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J].Dermatologic surgery : official publication for American Society for Dermatologic Surgery et al, 2014,40(8):825.
[6] Karmisholt KE, Haerskjold A, Karlsmark T, Waibel J, Paasch U, Haedersdal M. Early laser intervention to reduce scar formation - a systematic review.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8;32(7):1099-1110.
[7] Waibel JS, Gianatasio C, Rudnick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Early Intervention of Dynamic Mode Fractional Ablative CO2 Laser on Acute Burn Injuries for Prevention of Pathological Scarring. Lasers Surg Med. 2020;52(2):117-124.
意犹未尽?没关系!
电子壁报、视频解读、大会资讯、专家带你看这里都有
AAD专区已正式开放,还不快来关注!
责任编辑:大晨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