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和张忠义先生既是同乡、同学,又是战友、同事。我俩同年出生,上高中时是同班同桌同学,高中毕业后又同年一起入伍来到塞上宁夏。开初,他在同心县中队,我在青铜峡县中队。1975年,他调银南军分区,我到青铜峡县武装部。后来他又调到宁夏军区、兰州军区,又到宁夏军区独立团
好心态成就非凡人生
——写给张忠义先生《岁月印痕—我的人生之路》一书的序
文/童双勋
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漫游,一步步走出来的路上留下的是深深的印痕,一天天交流凝结而成的是真诚的情谊。
我和张忠义先生既是同乡、同学,又是战友、同事。我俩同年出生,上高中时是同班同桌同学,高中毕业后又同年一起入伍来到塞上宁夏。开初,他在同心县中队,我在青铜峡县中队。1975年,他调银南军分区,我到青铜峡县武装部。后来他又调到宁夏军区、兰州军区,又到宁夏军区独立团任副政委。我调青铜峡县武装部后就再无变动。1995年,他任青铜峡市武装部政委时,我任该部副部长。邂逅相遇,使我俩又走到了一起,同一班子共事3年。1997年,我俩又一同转业。退休后,我俩居住的小区又是相邻,几乎天天相约晨练。我俩性格相似,爱好相投,学历相当,经常在一起聊天叙旧,分享生命的美妙和感动,总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可以说,张忠义先生是我最要好的知心朋友。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正当人们迎着春天的骄阳进入新时期之际,忠义先生编著的《岁月印痕——我的人生之路》一书面世了,他用聊天、讲故事式的简朴语言浓缩记录了他70多年来的人生轨迹,完整再现了一个农村娃从出生、上学、离家当兵、军营奋斗、转业地方、职场转换,直到退休安居的人生轨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他的青少年时代、工作经历、人生感悟等。《岁月印痕——我的人生之路》犹如一朵娇艳的花蕾,在春风的吹拂下向世人绽放了。它那浓浓的香溢扑面而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关注与赞誉。我是《岁月印痕——我的人生之路》的第一读者。过去50多年间,我和忠义先生彼此互通有无,经常交流,但对他的了解还停留在表层。通过拜读他20余万字的纪实回忆录,我才真正走进了他的非凡内心世界,才对他的精彩人生及思想内涵有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全新了解。
张先生是一位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的实干家。他在新兵集训结束后就直接提任了连队文书,入伍第一年就入了党,服役期两年未满就破格提了干。后又接连攀升,一路顺风,从县中队到军分区、省军区、大军区,后又从机关到部队任职。他是我们同年入伍的佼佼者,大家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但他从不张扬、不显摆。不论在哪个岗位,都甘于吃苦,默默奉献,尽职尽责。他就任的机关多、变换的岗位多、涉及的专业多。每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他都面对现实,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尽快适应新情况,积极投入新工作。在部队,他从事过后勤、组织、纪检、秘书、政工等岗位;参加过落实政策、下乡蹲点、专案查处、抢险救灾等阶段性工作。转业地方后,从事过纪检监察、行政管理、党务、工会等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每个岗位都出彩。他经的风雨多,见的世面广,始终保持心态平静、淡泊名利、低调处事。处处、时时、事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岗位,创新思维,超越自我,以骄人的业绩令人折服。因工作成绩显著,在部队3次荣立三等功;在地方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工会干部”。
张先生是一位刻苦读书、学以致用的践行者。“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心有境界行则正,腹有诗书气自华。张先生深谙知识的重要性,始终把读书学习放在首位,从不懈怠。每日坚持听广播、看新闻、看书读报雷打不动,并成为了一种习惯。工作中,特别是转业地方后,他积极阅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他结合工作撰写的《当前国企从严治党中的问题探析》获宁夏电力监察学会论文三等奖;论文《浅谈纪检监察部门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被《中国作家》杂志社推荐入选《中国新世纪理论经典文库》;他编印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要求汇编》,被宁夏电力公司纪委评为创新性工作;他撰写的《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年看反腐败斗争的发展》工作研究,在宁夏电力系统纪检监察工作理论研讨会上获二等奖;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中,他的长篇诗歌《百年颂歌献给党》获“老兵热线”全国诗歌有奖征文二等奖和吴忠市延安精神研讨会征文三等奖……
张先生是一位和善厚道、助人为乐的豁达人。
一个人最大的高贵就是和善,最好的福相便是厚道。
“人有贵气,一看便知”。张先生虽衣着朴素,却面色和善,待人厚道,在无意中便显露出贵气。他仪表端庄,说话和气,常带微笑;他面相厚道,心底善良,诚实守信;他心胸广阔,懂得包容、体谅他人;他传承家风,身体力行,家庭和睦,女儿孝顺。在日常生活中,不论身边的战友、同事、朋友,还是故乡的家人、亲戚、乡党等,只要有事找他帮忙,他都从不推诿,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伸出援助之手。他愿意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尽心尽力,毫无怨言。遇到素不相识的贫困病患,他送医送药达1500多元,解难帮困,奉献爱心;汶川地震,他两次捐款3500元,慷慨解囊,赈灾救民;援建希望小学,他救助失学儿童,精准扶贫,造福社会。这一切,无不彰显他的慈悲胸怀和拳拳爱心。
张先生是一位热爱生活、安享晚年的乐天派。人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哭它就哭,你笑它就笑。张先生退休后,老骥伏枥,奋斗不止: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学习电脑知识,不与时代落伍;坚持读书写作,抒发感悟情怀;每日晨练,保健理疗;听戏看碟,自娱自乐……从早到晚,一日极简安排,丰富多彩,快乐生活每一天,以平和心态,安享晚年。他心存感恩,极少欲望,善于满足,乐于奉献。疫情期间,他主动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身穿红马甲,协助小区执勤防控。还积极参加小区绿化、修剪树木等义务劳动,发挥余热,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张先生是一位知福惜福、妻贤家和的享福者。人的一生中,最好的感情,莫过于夫妻之情;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婚姻的成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家庭的幸福。少为夫妻老来伴,特别到老年,相依为命,互相照顾,是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人到老年,有个好老伴是莫大的福气,有什么也不如有个好老伴,没什么也不能没有个好晚年。张先生的老伴薛保英女士贤惠大方,胸襟宽广,勤俭持家,积极支持丈夫工作,被誉为“好军嫂”“贤内助”。正如张先生在本书中所述:“我这一生能够小有成就,除了感恩父母亲的培养教育,感谢兄弟们的互相帮助外,还要感谢上天给了我一个好妻子,给了我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是她给了我温暖,给了我欢乐,给了我幸福,给了我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才有了我的一切。可以说,我的成功里面有她的心血,我的军功章里有她的一半!”所以,他的家庭被银川市兴庆区评为“五好文明家庭”。
一个人的人品,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品质。常言道:“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亏是福。综上所述,张先生心态平和,德才兼备:他勤于读书,善于学习;他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他忠诚于党、有理想敢担当;他有益于人民同时受到人们普遍喜爱和尊重。这就是张先生的人品,他的人格魅力与担当精神值得荐赏。
回忆难忘,时光见证奋斗步履。张先生这部纪实回忆录《岁月印痕——我的人生之路》,是作者继去年完成《永远的怀念》编篡的同时,今年又一新作,可喜可贺。《岁月印痕——我的人生之路》用自己人生走过的路及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撰写的一部具有传承性的自传体史记。给自己、给家人、给亲朋好友呈现的一部沉甸甸的富有哲理、充满正能量、生动有趣的精神食粮。读后使人眼前一亮,给人一种面对现实怎样做人、如何处事的非凡感受和智慧引领,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受益匪浅。
心态决定命运,好心态成就非凡人生。我相信,阅读过张先生《岁月印痕——我的人生之路》的读者,一定会从中受益,启迪心灵,感悟人生,回味无穷,给大家留下一个难以忘怀、值得深思的印记。
古稀时光忆沧桑,夕阳晚霞更辉煌。衷心祝福老同学、老战友张忠义先生晚年生活丰富多彩,阖家幸福吉祥安康!
2025.3.29
推荐:银川[扶风墨痕]
统稿:杨新润
作者简介
童双勋,笔名里劝,陕西扶风人。1952年10月出生,1972年11月入伍,从军26年,于1997年7月转业。毕业于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主任编辑职称。热爱文学,喜欢写作,先后有2900余篇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见诸60多家报刊等媒体,有22篇论文和工作研究文章获征文奖。编著有《公文写作与公文规范处理讲座》《童双勋工作研究文章选》《宁夏邮政报评论员文章汇编》《我的人生旅途》《童言劝语》等。2013年3月退休。
来源:周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