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盐碱滩“游”出三文鱼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30 09:19 3

摘要:盐池县内1.2万亩盐碱地长期无法用于传统农业。在盐碱地上做文章,2023年初,怡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德智有了新想法:养殖三文鱼。“盐碱滩能养冷水鱼?”同行质疑声四起。张德智坚信,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蕴含着等待挖掘的生机。

3月27日6时,晨光熹微,盐池县怡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三文鱼养殖基地,负责人于志军轻轻拨动养殖池水面。一道银灰色的影子“哗啦”跃出,溅起水花。

盐池县内1.2万亩盐碱地长期无法用于传统农业。在盐碱地上做文章,2023年初,怡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德智有了新想法:养殖三文鱼。“盐碱滩能养冷水鱼?”同行质疑声四起。张德智坚信,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地,蕴含着等待挖掘的生机。

“我们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跑了西北十几个盐碱湖,终于在这里有了新收获。”于志军介绍,2023年2月,团队取水样检测发现,惠安堡镇的地下苦咸水不仅盐度稳定在12‰,更难得的是没有普通盐碱水的苦涩味。连夜送检的结果让大家振奋:水质指标与挪威三文鱼养殖区高度接近。

盐池县科技局干事王生刚说:“县里为该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不仅制定创新发展措施,还协调了37.5万元闽宁协作帮扶资金。我们采用‘科技局+企业+科研院校’模式,联合宁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撑。”该项目还柔性引进中国水产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团队,为三文鱼养殖提供专业指导。

去年2月,占地2200余平方米的养殖基地开建。7月,第一批从青岛运来的鱼苗入水,整个团队守在池边寸步不离。“刚接触时心里也没底,盐碱水跟传统淡水养殖完全不同。”于志军坦言,“前三天最煎熬,生怕一转身鱼就出问题。”于志军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数据:“入水第1个小时,鱼群出现应激反应”“第3天,开始试探性摄食”……半个月后,鱼鳍重新泛起健康的银蓝色,大家才敢松口气。

养殖过程中,于志军创新了一套“盐碱地养鱼经”: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精确调控水温、溶氧等关键指标,将水温严格控制在14℃至16℃之间;每天换掉总水体的10%,通过沉淀池循环利用;选用蛋白质含量高达62%的特制饲料……每一个细节都凝聚心血。

去年11月,随着鱼群长大,新的难题出现了:投食量增加导致排泄物激增,水质管理压力陡增。技术团队不得不把换水频率提高到每天3次,半夜还要打着手电筒检测pH值。令人惊喜的是,鱼粪反倒成了“宝贝”。“通过‘以渔治碱、循环养殖’模式,三文鱼养殖产生的排泄物经处理可以回输到土地,有助于改善盐碱地土壤结构。”王生刚说。

如今,40个直径5米的圆形养殖池内8000多尾三文鱼在这里安了家,最小的200多克,最大的已有5斤重。“看着鱼一天天长大,特别安慰。”于志军说,预计2027年年底首批成鱼将上市,计划以每公斤40元至50元的价格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目前,该项目已投入资金340余万元,虽然还处于试验阶段,但已取得初步成效。怡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计划追加投资500万元,建设5000余立方米的养殖基地。“现在水质调控难题已经解决,基本走上正轨了。”于志军弯腰捞起一条试养的成鱼,“你看这肉质,比进口的还紧实。”

养殖基地外,二期工程的打桩声传来,千年盐碱滩有了新的跃动。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