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30 09:19 4

摘要: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提升社会福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立足当下,着力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以数字技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提升社会福祉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立足当下,着力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社会工作发展、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才能不断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着力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志愿服务政策法规。政府应加快健全志愿服务领域的法规体系,明确志愿服务的性质、地位以及权利义务等内容。同时,出台多种激励和支持志愿活动的政策条例,通过税收减免和表彰奖励等手段,激发社会各界投身志愿活动的积极性。例如,针对服务时长达到特定要求的志愿者,在升学就业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对于积极助力志愿活动的企业,则可通过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来强化其动力,以形成良性循环。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为初创期的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促进志愿服务组织的健康成长。同时,加大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通过资金支持、场地提供与培训指导等方式,推动其能力提升和水平优化,满足不同领域与群体的服务需求。例如,针对老年人健康护理、文娱活动等特定需要,可筹建聚焦老年人群体的志愿者队伍;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学业指导等问题,则可打造专属青少年的服务团队。规范志愿服务管理。构建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全方位的精细考量,志愿者注册、服务记录以及评价反馈等环节均应纳入信息化和规范化框架之中。志愿服务项目从策划到评估的不同阶段在标准与流程上必须清晰界定,这是确保活动品质和成效的根本支撑。与此同时,对于志愿服务组织及志愿者的监督管理同样不可忽略,投诉举报机制须加以完善并对违规现象坚决处理从而维护志愿服务的良好形象。营造志愿服务文化氛围。通过多样化的渠道与形式传播志愿服务的理念、精神以及鲜活事迹,能够增强社会认同感并激励更多人参与其中。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平台等,开辟专门栏目,聚焦志愿服务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展示。学校、社区、企业等不同主体也需要积极推动志愿活动落地,将志愿精神嵌入学校教育、社区治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中,从而唤起公众的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逐步营造人人关注、支持并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风气。

以数字技术赋能社会工作发展

构建社会工作数字化服务平台。整合各类社会工作服务资源,搭建统一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服务需求发布、服务资源匹配、服务过程跟踪、服务效果评估等功能的一体化。例如,利用平台采集服务对象基本情况与诉求等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适配的社会工作者和服务项目。同时,服务接受方还能随时在平台上对服务作出反馈,持续优化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借助数字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方式和手段。例如,开展线上心理咨询、远程康复指导、虚拟社区服务等,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社会工作数据管理与应用。首先,完善社会工作数据管理制度,对数据的采集到应用各环节予以规范,从而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其次,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社会工作领域的各类数据,从中剖析社会问题的趋势、服务对象的需求特点和服务效果的评估现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优化社会工作教育体系。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并加强实践教学,在提升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练就实战技能。可增加社会政策分析、社会研究方法以及社会工作实务这类核心课程的比重,并发布有关数字技术或志愿服务等领域的选修课程,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同时,高校还需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对口实习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社会工作者的继续教育。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定期开展培训、研讨及交流活动,不断推动知识体系的更新与专业能力的提高。培训内容要紧扣社会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紧跟行业趋势与发展要求。例如,养老服务是当下热议的社会话题,可围绕它开展老年人社会工作的专项培训,又或者贴合社工与数字技术交融的趋势,设置数字化社会工作相关课程。同时,鼓励社工参与学术会议或专业论坛,借助同行间互动合作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水平。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机制。融入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操守等关键要素,构建社会工作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搭建多维度评判框架,以确保评估结果既全面又公正。完善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制度,加强对职业资格考试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建立社会工作者晋升通道,参照评定结果给予对应的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从而激发整个行业的创新活力。

(作者单位:黄山学院;本文系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社会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阻滞’及对策研究”〈2022AH051931〉研究成果)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