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论是五年磨一剑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创造市场与口碑双重“神话”,还是“十年寒窗”技术沉淀的DeepSeek火爆全网,亦或是大疆坚持技术创新十九年累积申请专利数量超5800件……近年来,中国文化与科技产品的频频“出圈”,不仅让世界看见了中国创造的魅力,也让我
不论是五年磨一剑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创造市场与口碑双重“神话”,还是“十年寒窗”技术沉淀的DeepSeek火爆全网,亦或是大疆坚持技术创新十九年累积申请专利数量超5800件……近年来,中国文化与科技产品的频频“出圈”,不仅让世界看见了中国创造的魅力,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长期主义的力量。
从人生哲学的角度看,长期主义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模式,更是一种深刻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流水不争先,那些真正能够站在时代潮头、引领变革的,往往是坚守长期主义的“慢跑者”。
图源|图虫
理解长期主义并成为坚定的长期主义者,坚持做正确而困难的事,于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而言,十分重要。
一
长期主义是一种注重长远目标和未来规划的哲学态度,它强调耐心、毅力和延迟满足,认为在正确的方向上通过长期的努力和积累,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
有人会问,究竟多久才算是长期呢?是三年五年,还是十年八年?实际上,长期主义的“期”并非具体的时间年限,而是指事物发展的完整周期。
世间万物皆有周期。如农民春种秋收,耐心培育一粒粒种子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这种“春华秋实”的循环往复就是长期主义,而不遵循自然周期规律的“揠苗助长”就是急功近利的短期主义,最终只能收获干瘪的籽粒。
做事情的逻辑也同样。我们做一件事情往往要经历从“想法”到“执行”再到“成果”的全过程,只有完成这个过程内的所有挑战才能将胜利的果实牢牢抓在手中。
因此,真正的长期主义是对客观规律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握,是“敢为天下后”的智慧。这也正是长期主义者“慢即是快”的理念所在——尊重自然规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方能厚积薄发。“慢”不是停滞,而是扎根,是深潜,是蓄力。
以教育为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最急不来的——知识的积累,人格的塑造,价值观的沉淀,都需要如春蚕吐丝般细密绵长,急功近利的“填鸭式教育”则可能会把孩子培养成为高分低能的“应试机器”。
从“草根”创新到全球领跑,宇树科技八年创业屡创“第一”,于企业而言,长期主义是脚踏实地的矢志创新;“五年规划”的接续推进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脉络,指引着民族复兴的航程,于国家而言,长期主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持久动力。
今天的山东,长期主义的基因也依然鲜活。多年持续耕耘成就文旅融合新标杆,成功打造“好客山东”品牌;顶住GDP增速暂时放缓压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大象经济”华丽转身。齐鲁儿女一直用行动诠释着:坚持长期主义,做困难且正确的事情。
二
受功利主义影响,一些人信奉“赚快钱”“割韭菜”,《哪吒2》的成功让长期主义有了更强的说服力和接受度,可谓一剂治病良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长期主义的魅力显而易见,但知易行难,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拥抱长期主义,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信息茧房”的束缚。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媒体平台会推送给你想了解的新闻,营销号会推送对你口味的文章,购物平台会推送你感兴趣的产品广告……各种信息都是为你量身定制的。当算法系统的精准投喂比我们自己更懂如何取悦多巴胺,长期被困在“舒适区”的我们,是否还保有自己的思考和腔调?放下手机后的停滞感让人愈感麻木、空虚与沮丧,碎片式的资讯正一点一点瓦解掉我们的耐心和毅力。视野被局限,思维被固化,难以跳出自我设定的框架去审视长远的目标和价值——这恰恰与长期主义的理念背道而驰。
“速成文化”的诱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看电视剧有倍速的播放;看电影有几分钟浓缩版还附带旁白讲解;各种速成班层出不穷,“7天快速瘦身”“30天精通一门语言”……我们似乎习惯了“快餐文化”,渴望迅速获得成效,却往往忽视了“欲速则不达”的古训和“慢工出细活”的智慧。“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火慢熬的汤才更有营养,忽视根基的速成,只会熬出一锅寡淡的“速食汤”。
“评价体系”的倒逼。当“35岁危机”成为职场魔咒,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教育的至理名言,当科研领域“唯论文数量论英雄”,整个社会的评价标尺正在制造“不能慢”的集体焦虑。不仅挤压着长期主义的生存空间,更是催生出“表面繁荣”的盛行——“刷白墙”“种花海”的速成政绩令人咋舌;“老字号”因盲目追逐“网红经济”而丢失本心;部分干部热衷做“功成在我”的显绩,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这些行为如同寅吃卯粮、杀鸡取卵,最终落得一地鸡毛。
图源|上观新闻
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长期主义的智慧穿越传统文化的长河历久弥新。为了重新寻回失落的“长期主义”,近来,社交媒体上兴起了一种“慢人生活”。人们希冀摆脱快速运转的社会时钟与评价体系的束缚,全身心投入于“慢节奏”的生活体验。他们不再急于赶往下一个目的地,而是选择缓步前行,并坦然面对工作与生活中的起伏。
找到心之所向。长期主义不是没苦硬吃,而是恒久热爱。这个世界有太多的喧嚣和诱惑,在坚持长期主义的路上,我们可能会迷茫、会动摇,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袁隆平“不让老百姓挨饿”的朴素信念支撑他扎根田间六十载,实现“禾下乘凉梦”;敦煌守护者樊锦诗深居大漠六十余年,只因“此生命定,我就是莫高窟的守护人”;亚洲首位UFC世界冠军张伟丽,单单是热爱格斗就足以让她披星戴月地刻苦训练,让世界一次又一次见证“中国力量”……当目标与生命意义深度契合时,沿途的坎坷都会化作成长的印记。
我们需要屏蔽外界杂音,直面“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内心追问,找到自己的目标所在。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个具体的职业追求,可以是一种平和与满足的生活态度,也可以是一个朴素美好的心愿。因为心有所向,我们便能无惧风雨,勇敢前行。
相信时间的“复利”。时间的“复利”,其核心逻辑在于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通过量变引发质变,最终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王羲之“池水尽墨”,方成就《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曾国藩自知资质平平,坚持“每日楷书写日记,读史十页”,坚信“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毛竹在生长的前四年,只会在土壤中延伸根系、积蓄力量,但从第五年开始,它会以惊人的速度向上生长……相信时间的“复利”,就是相信持续努力和厚积薄发的力量。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愿意长期坚持并且自得其乐地做一件事,而不去在意周遭焦虑的声音,这本身就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比如坚持运动、学习、阅读、写作、思考……一点点地积累,终会看到蜕变,看到命运对长期主义者的垂青。
有拥抱变化的勇气。《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真正的长期主义从不是刻舟求剑式的固执,而是始终保持自我革新的勇气,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校准航向。
回看长征,当年红军被几十万敌军围追,毛泽东同志带领队伍“四渡赤水”,不断调整作战计划、改变作战方向,最终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再看今日,新能源汽车产业,比亚迪在面对市场变化时能够迅速调整战略,抓住机遇,从电池小厂到全球新能源霸主,始终紧扣技术变革脉搏。这些都是“顺势而为”精神的生动体现。
当下社会高速发展,我们既有基础设施支撑的“硬实力”,又有良好文化的“软环境”。面对困境,我们更应灵活应对,突破自我,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广阔视野和“日日行不怕千万里”的坚定行动去践行长期主义,在不确定性中走出属于自己的确定性。
即使途中会跌倒,会被超越,都不要紧。因为,时光终会厚待坚持长期主义的“慢跑者”。
来源:泗水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