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5年冬,金寨县斑竹园方家上湾的石匠方老汉家中,诞生了一个后来震动山河的名字——方升普。9岁入私塾,12岁丧父,少年方升普不得不扛起放羊鞭,在寒风中啃食命运的苦涩。1929年的立夏时节,斑竹园的红旗刺破天际,14岁的方升普扔掉羊鞭,戴上儿童团红袖章,带领小
方升普:从放牛娃到空军少将的铁血传奇
1915年冬,金寨县斑竹园方家上湾的石匠方老汉家中,诞生了一个后来震动山河的名字——方升普。9岁入私塾,12岁丧父,少年方升普不得不扛起放羊鞭,在寒风中啃食命运的苦涩。1929年的立夏时节,斑竹园的红旗刺破天际,14岁的方升普扔掉羊鞭,戴上儿童团红袖章,带领小伙伴们在山路上设岗盘查,为红军缝制军鞋,在祠堂里宣讲破除迷信。当看到红军伤员在草屋中呻吟,他毅然报名参军,成为红四军医院的一名小护士。
这个满脸稚气的"红小鬼",很快在血与火中淬炼成长。从护士到共青团书记,从宣传队长到连长,鄂豫皖的五次反"围剿"战场,处处留下他跃动的身影。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的方城独树镇,成为他军事生涯的重要坐标。面对国民党军的突然袭击,时任八连连长的方升普抽出大刀,率队杀入敌阵。寒光闪过处,敌人的刺刀见红,年仅19岁的他在枪林弹雨中来回冲杀,左肩的血浸透了军装,却始终屹立不倒。
沣河阻击战是方升普的"成人礼"。1934年11月26日,红二十五军后卫部队遭敌骑兵追击。方升普率八连抢占上马村围寨,子弹穿透肺部,两根肋骨断裂,他却将绷带缠紧伤口,继续指挥战斗。战士们回忆:"方连长的脸白得像纸,声音却像洪钟,带着我们打退敌人三次冲锋。"暮色中,当最后一名红军战士渡过沣河,他才轰然倒下。这场阻击战,为全军赢得了关键的转移时间,红二十五军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长征部队。
1935年的鄂豫陕边区,20岁的方升普迎来新挑战。担任豫陕游击师师长期间,他率部在商洛山区织就红色网络:奇袭宁陕县城,全歼保安团300人;夜袭青铜关,击溃敌军一个营;不到两月,游击师从百人发展到四个大队。1935年10月红七十四师成立,他出任副师长兼参谋长,在一年零两个月里,指挥大小战斗上百次,歼敌4000余人,硬生生在秦岭深处撑起一片红色天地。当地百姓传唱:"要吃粮,找升普;要平安,跟红军。"
1944年的黄河岸边,方升普迎来新的使命。作为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副司令员,他率三连夜渡黄河,在日军眼皮底下建立滩头阵地。伊川白沙镇的枪声,揭开了豫西抗战的序幕:10月28日,支队奇袭伪警察局,生擒汉奸局长;1945年2月的曹村伏击战,全歼日军一个中队,缴获九二式步兵炮两门。最精彩的当属琉璃庙沟之战——日军大队长纠集三县伪军1500人偷袭,方升普指挥三团三面合击,将敌军压缩在峡谷。晨光中,日军尸体铺满山沟,仅十余人逃脱。
在豫西的365天,方升普率部作战200余次,解放10座县城,部队从1700人发展到7000人。当接到撤离命令时,根据地百姓连夜赶制军鞋,塞给子弟兵的干粮袋里塞满了红枣。一位老大娘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方司令,你们走了,俺们可怎么活?"这份军民鱼水情,成为他毕生难忘的记忆。
1946年的中原突围,让"皮旅"名震天下,作为副旅长的方升普,演绎了一段军事史上的奇迹。6月28日夜,暴雨倾盆,他率部急行军百里,在敌军合围前遁入密林。青峰岭的悬崖峭壁间,他指挥战士用绑带攀援而上,出其不意击溃敌军。最惊险的皖中平原突围,全旅轻装急进,五天五夜跨越千里。当部队抵达津浦铁路时,战士们边走边睡,有人掉进稻田竟鼾声如雷。方升普沙哑着嗓子嘶吼:"同志们,再坚持一步!"24天、750公里、23次战斗,这支"孤军"奇迹般会师苏皖根据地,创造了"东方的敦刻尔克"。
1947年的孟良崮战场,方升普迎来高光时刻。作为独立师师长,他率部插入敌七十四师与二十五师之间,抢占天马山、垛庄等要地。330高地争夺战中,敌军发起12次冲锋,阵地数次易手。方升普亲临前沿,指挥所部与敌白刃格斗,鲜血染红了指挥所的地图。当张灵甫的"御林军"在山巅覆灭时,陈毅司令员握着他的手说:"你们是插进敌人心脏的钢刀!"
1955年授衔仪式上,方升普戴上少将军衔,转身投入新的战场——国土防空。
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任上,他创造了"以快制快"的经典战例:1956年8月2日,国民党RF-101侦察机超低空偷袭,他从警报响起到敌机坠毁,仅用3分20秒。当飞行员吴宝智被俘时,颤抖着说:"你们的高炮比雷达还快!"1958年炮击金门期间,他指挥航空兵部队在汕头空战中三比零完胜,击落敌机两架。据统计,入闽空军三个月内击落敌机14架,彻底扭转台海制空权。
在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任上,他走遍西北机场,与飞行员促膝谈心。警卫员回忆:"将军的办公室总是亮着灯,地图上的红蓝铅笔痕迹密密麻麻。"1981年12月21日,这位从大别山走出的将军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仍念叨:"记得给老区的孩子们送些书......"
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方升普的一生是革命年代的缩影。他的身上,镌刻着大别山人"坚贞忠诚、牺牲奉献"的精神密码:长征路上的血痕,抗日战场的硝烟,突围途中的草鞋,蓝天卫士的航图,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英雄画卷。正如他在回忆录中所写:"我是大别山的儿子,我的生命属于党和人民。"如今,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里,那张泛黄的授衔照依然凝视着故乡的山水,仿佛在诉说:有些灵魂永远年轻,因为他们的名字,早已刻进共和国的丰碑。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