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吨级075型两栖攻击舰,我国海军新利器,你知道它的威力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29 14:00 4

摘要:075型两栖攻击舰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直通甲板两栖作战平台,全长237米,型宽36米,标准排水量约3.6万吨,满载排水量突破4万吨。其采用平直甲板与右舷舰岛布局,甲板配置6个直升机起降点,可同时保障多型直升机快速调度。该舰干舷高度达15米,采用大容量坞舱设计,可

075型两栖攻击舰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直通甲板两栖作战平台,全长237米,型宽36米,标准排水量约3.6万吨,满载排水量突破4万吨。其采用平直甲板与右舷舰岛布局,甲板配置6个直升机起降点,可同时保障多型直升机快速调度。该舰干舷高度达15米,采用大容量坞舱设计,可容纳4艘726A型气垫登陆艇或20辆两栖突击车。舰体采用模块化分段建造技术,重点部位敷设复合装甲,具备抗爆抗冲击能力。舰体线型经过水动力优化,艏部采用外飘设计提升适航性,尾部设置大型坞舱门。全舰共设7层甲板,包含医疗舱、指挥中心、生活区等功能模块,可搭载1200名登陆作战人员持续执行30天海上任务。航速方面,采用全柴联合动力系统,最大航速超过22节,经济航速下续航力达8000海里,具备跨海区机动能力。

该舰配备4台国产16PC26B型中速柴油机,单机功率达12000千瓦,通过双轴双桨推进系统实现动力输出。采用双冗余电站配置,包含6台2500kW发电机组,确保全舰电力供应稳定性。推进系统配备可调螺距螺旋桨,配合舰艏侧推装置,实现港口无拖轮自主靠泊能力。机舱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配备智能监测模块,可实时监控全舰动力状态。航行控制系统集成惯性导航、卫星定位与电子海图系统,配备双波段导航雷达。在4级海况下仍能保持稳定航向,最大横摇角不超过5度。配备三防系统(核生化防护)和自动损管系统,全舰划分12个独立水密隔舱,任意相邻两舱进水仍可保持浮力。燃油储备量达9000吨,具备持续30天的海上自持力。

坞舱设计为全舰核心投送单元,长80米、宽20米、高12米,可通过液压跳板实现装备快速卸载。坞舱注水系统可在45分钟内完成注排水作业,支持726型气垫登陆艇以40节航速突击上陆。车辆甲板采用高强度防滑钢板,最大承载能力达70吨/平方米,可同时搭载35辆两栖突击车或15辆主战坦克。物资运输方面,设有2000平方米的货舱容积,可装载3000吨作战物资。人员投送系统包含6部升降机,其中2部15吨级重型升降机用于装备运输,4部5吨级轻型升降机保障人员物资转运。医疗模块配置手术室、隔离病房及50张应急床位,具备三级医疗救护能力。指挥系统整合战术数据链与北斗导航终端,可实时接收战区态势信息,协调海空火力支援。

飞行甲板面积达5000平方米,铺设耐高温涂层,可承受Z8、Z18等重型直升机起降。配置双直升机库,总面积1800平方米,可容纳30架各型直升机。甲板作业系统包含助降灯光、系留装置与快速加油管线,具备每5分钟起降1架次的持续作业能力。配备机载武器整备区,可对武装直升机进行弹药挂载与紧急维修。航空指挥塔集成空情雷达与着舰引导系统,可同时引导6个空中目标。甲板下设有3个直升机维修工位,配备无损检测设备与航材仓库。在满编状态下,可搭载6架武装直升机、12架运输直升机与4架无人机,形成立体登陆支援体系。特别设计的电磁兼容系统,可消除旋翼转动对舰载电子设备的干扰。

作战指挥中枢采用第三代舰载综合指挥系统,集成12个多功能显控台,处理速度达每秒万亿次运算量。配备S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对空探测距离400公里,可同时跟踪200个目标。电子战系统包含侦察告警、有源干扰和无源诱饵发射装置,对抗反舰导弹命中概率降低70%。通信系统配置卫星通信、短波/超短波电台及激光通信装置,具备抗干扰数据链传输能力。配备H/ZKJ18作战数据系统,实现与航母编队的战术协同。导航系统融合北斗三号、激光陀螺惯导与天文导航,定位精度达到0.1海里级。全舰敷设千兆光纤网络,信息节点超过2000个,构成数字化战场信息节点。

近防系统采用海红旗10防空导弹与1130近防炮组合,形成硬杀伤拦截网。其中1130近防炮射速达每分钟11000发,配备钨芯穿甲弹,可在3公里距离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软防御系统包含多功能干扰弹发射器,可同时释放红外/箔条诱饵。舰体敷设雷达吸波涂料,雷达反射面积降低60%。配备新型电子对抗系统,包含宽频信号侦收装置与定向能干扰设备。损管系统设置36个消防站,采用高压细水雾灭火技术,可在90秒内控制火势。三防系统建立正压密闭环境,配备集体防护与单兵防毒面具双重保障。全舰设置32个监控摄像头,实现360度无死角安全监控。

075型的服役标志着我国两栖作战体系完成平面登陆向立体投送的跨越。其4万吨级平台为后续发展电磁弹射型两攻舰奠定基础。与071型船坞登陆舰形成重装突击快速响应的梯次配置,使海军陆战队投送能力提升3倍。在岛礁补给、撤侨护航等非战争行动中展现战略价值。该舰设计预留模块化升级空间,未来可搭载倾转旋翼机或短距起降战机。动力系统兼容综合电力推进改造,为高能武器上舰提供可能。作为航母编队重要组成,大幅提升远征作战群的两栖支援能力,完善了我国海军蓝水作战体系架构。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