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耕时节,万物复苏。位于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的新疆牧神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总装车间,农牧业所需的整地机、播种机、收获机等设备排列整齐,有些设备即将到南北疆参与春耕。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唐红梅)春耕时节,万物复苏。位于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的新疆牧神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总装车间,农牧业所需的整地机、播种机、收获机等设备排列整齐,有些设备即将到南北疆参与春耕。
在科技创新加持下,农牧机械变得更“聪明”,不仅能帮农牧民提高效率,还能推动工业“焕新”升级。
今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乌鲁木齐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作为乌鲁木齐装备制造业的聚集区,经开区(头屯河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3家,占全市近三分之一,该区通过项目引导、政策支持等措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科技驱动产业升级。
3月27日,经开区(头屯河区)为2024年的“研发投入20强”和“技术合同登记10强”企业颁奖,这些企业包括新疆牧神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德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等。
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新疆牧神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有多款“明星产品”受到了市场认可。
公司技术中心项目主管付晓丽介绍,企业最新研发了大喂入量的玉米收获机,该机械有十多项功能实现了智能化控制,技术在国内领先,尤其是大喂入量、谷物低损脱粒技术填补了国内农业机械技术空白,新款机型比前两代效率提高30%。
“我们企业每年拿出不低于5%的营业收入用于研发。”付晓丽说,企业将持续开展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力争今年在设备故障预警、远程运维等方面实现智能化,并将研发新能源农牧机械设备,推动产品升级。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重要源头,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载体,两者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疆德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安环保)每年将营业收入的4%至10%投入研发。
德安环保业务涉足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固废处理等多个领域。20年来,企业业务在全疆各地及国内其他省市已完成383个项目,完成了近百个科研项目,取得了近40个专利。
公司科技项目部经理刘海燕说,今年将继续围绕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加大研发投入,并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合作,研发出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工业企业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同时,也在推动传统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
这两天,在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投入不久的锌铝镁生产线正在生产,这条生产线将进一步优化八钢产品结构,运用了多台工业机器人。同时产线集高效、环保和智能化于一体,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锌铝镁镀层板产品具有超强的耐腐蚀性、镀层破损自修复功能和优良的外观表面,是传统纯锌镀层和铝锌镀层板产品的替代产品,主要用于光伏、建筑、航空航天、电子通讯等行业。
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科技管理室主管王闯介绍,未来,企业将从多方面推动创新成果在产业链落地。其中,在绿色化方面,富氢碳循环低碳冶金技术将在2500立方米高炉实现商业化应用。在高端化发展方面,将结合新疆特色开发推广高强耐蚀光伏板材等产品。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将持续推动传统钢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4年,经开区(头屯河区)科技创新工作成绩斐然,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达26.6亿元,同比增长9.8%;技术合同登记261份,金额达6.46亿元,占全市总量近三分之一。
经开区(头屯河区)科技局党组书记陈鹏说,下一步将持续完善“政策引导+专业服务”工作机制,力争今年经开区(头屯河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70家。同时,将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信息化产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还将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型企业与传统企业协同创新,培育具有新疆特色的科技产业优势。
来源: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