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方说,我们生活当中,每个人可以回忆自己,或者看看身边的人,有的人有能力,有魄力,也勇敢,也有一定的才能,也赚到过钱。但发现很多人是没有办法把赚到的钱攒住的,没有办法留住它。为什么呀?就是没有慈,当没有慈的时候就留不住。
《道德经》是一种极其美妙的思维方式,是需要对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感受到道的那种美妙。
比如《道德经》讲:我恒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有了这三个宝贝,这就是道啊。
我们来体会一下,第一个是慈,第二个是俭,第三个是不敢为天下先。
比方说,我们生活当中,每个人可以回忆自己,或者看看身边的人,有的人有能力,有魄力,也勇敢,也有一定的才能,也赚到过钱。但发现很多人是没有办法把赚到的钱攒住的,没有办法留住它。为什么呀?就是没有慈,当没有慈的时候就留不住。
什么叫慈?有慈爱的人是什么样子呢?举例:有一个孩子把杯子打碎了,如果有慈是什么态度?没关系,看到只是笑一笑,或者不动声色,这就是慈。
那很急躁的人呢?可能要训斥他了,可能恨不得上去踢他一顿,指责他一顿。
有没有发现没有慈的人做什么事情总喜欢干嘛?表现出来,发出来。就像有的人说我赚到一点钱,总想干得更大,凡事争先,总想证明自己很厉害,总想再继续去投,结果就没有了,当他没有慈的时候留不住。
所以有慈的人,他是向内收的,是可以稳得住的,是和缓的,是足够包容的。
反之没有慈的人,他不是收着的,是往外放的,是往外张的,是凡事都想争先的。一旦开始争先,凡事都想上的时候,凡事都想做得更大的时候,就什么都守不住了。
当有了慈以后,人就会变得节俭。什么叫俭?凡事就会少,懂得节俭的时候,才能守得住。
所以后面又讲了两句话: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当有了这个慈,想主动干什么就可以胜,什么都不想干,就会变得坚固。老天想让一个人变得更好,给他慈就够了。
没有慈,就没有俭,很多东西就留不住。没有了慈和俭,就没有“不敢为天下先”,想的是事事都争先,这一争就没了。守不住钱的人,守不住情感的人,是不是没有慈?这是最根本的东西。
所以,一个有慈的人,凡事没有那么多争的东西,是懂得节俭,没有那么多指责,没有那么多苛责,不轻易急躁,不是凡事都把自己显现出来,慈就来了。
来源:莹莹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