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展览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指导,全国艺术设计委员会手绘艺术研究中心、浙江展览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连环画插图装帧艺术艺委会、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插漫系、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室内分会(江南学社)主办,分为“手绘·生活”“手绘·教育”“手绘·赋能”三大板块,汇聚
潮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戴凯霖
3月29日下午,“绘意和美——第二届全国手绘艺术大展”在浙江展览馆启幕。
本次展览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指导,全国艺术设计委员会手绘艺术研究中心、浙江展览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连环画插图装帧艺术艺委会、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插漫系、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室内分会(江南学社)主办,分为“手绘·生活”“手绘·教育”“手绘·赋能”三大板块,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150多位作者的优秀手绘作品,展现手绘与生活、教育、经济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
在这个AI作画只需几秒钟,手机拍照眨眼即完成的时代,为什么还要举办手绘艺术展?手绘艺术传递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与实用价值?走进展览现场,记者对话策展人、艺术家、参观市民,探寻手绘艺术的独特魅力与社会价值。
“绘意和美——第二届全国手绘艺术大展”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
人人都能成为手绘家
走进展览现场,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艺术不再囿于画布,而是通过实用形态渗透至生活场景,将冰冷的墙面转化为叙事画布,赋予情感温度与人文厚度。
“手绘是离生活最近的艺术形式,它从孩童的涂鸦到长者的随笔,从旅行手账到设计草图,这种最原始的艺术创作方式承载着最真挚的情感。”在开幕致辞中,本次手绘艺术大展总策划夏克梁说,“只要有一支笔,一张纸,人人都能成为生活的艺术家。”
他的一番话,引发不少参观者的共鸣。徜徉在展厅里,画家李明的作品《家书》吸引了大批参观者的目光。他耗时半年收集50余户家庭的信件,将文字情感转化为视觉艺术,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个温暖的家庭故事。“我一直希望以这种‘永存’的方式,来记录家庭之间的浓厚情感。”李明说,“这些用瓷片、玻璃烧制的家书记录的是家国情怀,爱都浓缩在字里行间里。”
李明正向参观者讲解作品。见习记者 戴凯霖 摄
欣赏着创作者杨彩云的作品《2024·闲时随笔》,市民梁欣悠不禁感慨,手绘让平凡的日子充满艺术气息,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愉悦;驻足在创作者余都的作品《生命未来计划—硅基宇宙》前,大学生陈曦举起手机,认真记录下每一处细节……
“我看到了创作者的真情投入,作品都很吸引人,不仅是画面吸引人心,作者的感受力,对生活的细腻观察更值得我们学习。”在展区的一角,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拿起笔,在长桌前尽情创作。
据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动画艺术学院插画系硕士生导师、第二届全国手绘艺术大展总策划夏克梁介绍,这次展览汇集了不同类型的作品,包括独幅作品、组画、涂鸦、器物、视频、衍生品、可互动的装置作品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他看来,“手绘记录,作为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它的意义不在于写‘实’而在于写‘活’,是对生活的捕捉,是对生命的感悟。”
市民热情参与艺术创作。主办方供图
用手绘记录绿水青山
展厅内,参观者的脚步很慢,除了静静欣赏,还有不少人主动凑上前去,聆听手绘作者介绍一幕幕“灵光乍现”的激动时刻。
画家欧阳婵讲起自己曾在安吉县孝丰镇白杨村金鸡岭的写生故事。“过去,金鸡岭曾是一座矿山,2017年关停后,到处是废弃的石块。如今,砂砾遍地的矿山进行了生态重塑,通过林地空间提升项目将矿山‘染绿’。”她说,现在这块土地上搭建起小木屋,还有了一个很文艺的名字——“无尽夏”营地。“在这些展出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一笔一画中跃动的乡村‘脉搏’,这是创作者扎根乡土、记录发展、沉淀思想的结果。”
在展厅一侧,有一个区域被参观者称为“被唤醒的松阳记忆”,记录着松阳乡村的黄墙黑瓦、青山古树,也记录着古村落的生存、发展与保护现状,定格乡村最美记忆。
创作者张亮的《暖阳·南岱》作品。见习记者 戴凯霖摄
近年来,浙江展览馆与松阳县叶村乡南岱村开展了“结对帮扶”的实践探索。如今,一座座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国家级传统村落,正通过艺术的力量焕发新的活力。“这些年,通过艺术家入驻乡村等行动,打造了一系列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艺术村落,以共建共享的方式,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促进艺术实践与乡村发展融合。”松阳县叶村乡党委书记翁盛强说。
夏克梁对此深有感触,“在乡村振兴中,一支画笔能让破旧的老屋变身为网红打卡地,让被遗忘的古村落重新焕发生机。”这些年,他和中国美院动画与游戏学院插画系及“边走边画”团队,一次次走进松阳乡村,用画笔描绘藏在大山褶皱里的传统村落。
展览现场,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彭子洋第一时间向记者分享了观后感,接下来的毕业设计,他计划去舟山寻找灵感,“艺术需要反映乡村的现实和愿景,而不是将艺术简单地‘包裹’住乡村。”
志愿者学生记录灵感瞬间。主办方供图
艺术乡建如何扎根乡村?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部署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周年。这些年来,浙江文艺界推出了不少以“两山”理念、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为主题的艺术创作,特别是率先开展“艺术乡建”活动,以文艺因子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促进乡村百姓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乡村就像一本翻不完的书,当文艺工作者真正留下来读懂土地、参与改变,才能让艺术的力量在乡村振兴中扎根,从而让乡村变得更活泛、更有生机;同时,广袤的乡村是文艺工作者的灵感沃土,能够为艺术创作提供源源不绝的灵感和更加广阔的舞台。”浙江展览馆馆长汪健说,乡村需要艺术的雨露浇灌,艺术需要乡村沃土为根基,乡村和文艺人才的“双向奔赴”,让“艺术乡建”成为浙江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路径。
去年,浙江省市县三级派出1573名文化特派员与乡村结对,深入全省各地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助力优质资源直接与老百姓“见面”,浙江展览馆也向松阳县叶村乡派出了省级文化特派员。在这一基础上,“艺术扎根大地”计划让艺术的触角在乡村和村民心间伸展开来,帮助他们不断发现生活之美、日常之美,进一步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夏克梁与叶村乡南岱村缘分很深,是名副其实的“荣誉村民”。这些年,他不仅把自己的艺术工作室放在了南岱村,还和团队一起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将南岱打造成集写生采风、手绘创作、文创体验、展览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村落。
眼下,春暖花开的踏青时节,中国美院在职研究生、松阳本地美术老师陆续前往叶乡村,在乡村开启美育小课堂,传授绘画技能和知识涵养,提升当地村民和青少年的艺术修养。
翁盛强喜滋滋地分享,“在各方努力下,除了有‘艺术部落’这一文化IP外,还通过‘艺术介入+电商转化’模式,激活乡村经济,实现了年销售超3亿元,并成为全国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13日,期间还将举办多场美育课题,为公众提供深入了解手绘艺术的平台。展览闭幕后,部分优秀作品将赴省内各地巡展,进一步扩大手绘艺术的社会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