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干达签署CMS猛禽谅解备忘录,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30 16:50 2

摘要:近日,“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乌干达正式签署《保护非洲和欧亚大陆迁徙猛禽谅解备忘录》(简称《猛禽谅解备忘录》,Raptors MOU),成为全球65个签署国之一,标志着该国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文 | Yanjun(海洋与湿地·编辑)


近日,“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小编注意到,乌干达正式签署《保护非洲和欧亚大陆迁徙猛禽谅解备忘录》(简称《猛禽谅解备忘录》,Raptors MOU),成为全球65个签署国之一,标志着该国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上图:2025年1月2日,绿会锦州大鸨保护地主任余炼巡护时记录的白尾海雕1只。余炼 摄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保护非洲-欧亚大陆迁徙猛禽谅解备忘录》旨在推动国际协调行动,确保非洲-欧亚大陆迁徙猛禽在其整个活动范围内达到并维持良好的保护状态,并在适当时机扭转其数量下降趋势。该备忘录是《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框架下多项法律文书之一。

图源:《猛禽谅解备忘录》

签约仪式于坎帕拉喜来登酒店举行,由旅游、野生动植物及文物部国务部长马丁·穆加拉(Martin Mugarra)阁下主持。该协议旨在加强对猛禽的保护力度,涵盖鹰、雕、秃鹫、隼、鸮等,其中许多具有迁徙习性且生存威胁日益加剧。全球现有500余种猛禽,乌干达境内约有91种,但其种群数量正急剧下降

图源:CMS

穆加拉部长向与会代表强调,猛禽是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指标物种,不仅能吸引游客创造经济收益,还具有多重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

他进一步指出,生态环境服务质量的持续恶化正深刻影响着猛禽保护工作及人类生存发展

他承诺旅游部将在未来数月内制定并实施《国家猛禽保护管理战略》,同时呼吁各利益相关方与合作伙伴共同支持政府实施专项干预措施,以遏止乌干达境内及迁徙路线上的猛禽种群衰退趋势。

大鵟。摄:熊昱彤。©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猛禽正面临栖息地丧失与退化、非法射杀与投毒、与空中设施碰撞以及输电线路电击等多重人为威胁。由于每年需完成从繁殖地到越冬区的漫长艰辛迁徙,迁徙性猛禽尤其易受这些威胁影响。某些物种更以庞大种群集体迁徙,或在飞行路线上的狭窄陆桥、海峡等关键节点密集聚集,这进一步放大了特定威胁的潜在危害。

2005年,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开展的年度研究显示,非洲-欧亚大陆超50%的迁徙猛禽种群处于不良保护状态,且多数物种正呈现快速或长期衰退趋势。英国政府随即向《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第八次缔约方大会(CMS COP8)提交该研究成果,大会据此通过《关于改善非洲-欧亚大陆猛禽及鸮类保护状况的第8.12号建议》,敦促各缔约方探讨制定CMS法律文书的可行性以加强迁徙猛禽保护。在阿联酋与英国政府联合倡议下,2007年10月召开首次国际合作方案论证会议,2008年10月举行分布国第二次会议,最终促成《猛禽谅解备忘录》于2008年11月1日正式生效

《猛禽谅解备忘录》目前涵盖非洲、欧洲和亚洲131个分布国的93种猛禽及鸮类,包括:鹗科(1种)、鹰科(65种)、隼科(15种)、鸱鸮科(12种)。

图源:《猛禽谅解备忘录》

包含在《谅解备忘录》中的物种按以下三类进行划分:

第一类: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最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及国际鸟盟世界鸟类数据库认定的全球受威胁及近危物种。

第二类:在备忘录附件2所列分布国及地区范围内,被认定为区域保护状况不利的物种。

第三类:其他所有迁徙性物种

《猛禽谅解备忘录》签署国承诺采取并落实以下措施保护迁徙猛禽及其栖息地:

一、建立法律保障体系• 制定保护迁徙物种的法律框架• 构建迁徙通道沿线栖息地与重要站点的保护网络

二、强化关键区域管理• 识别重要栖息地、集群活动区及核心迁徙路线三、推动科研与数据共享• 支持种群监测与相关科学研究• 促进国际研究成果交流四、深化国际合作机制• 开发跨国合作项目与联合行动计划• 推进高效保护措施的实施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资讯源 | CMS编译 | YJ

编辑 | 绿茵

排版 | 绿叶支持绿会生态保护公益项目,请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评论

QUESTIONS & CRITICAL THINKING






【参考资料】






【往期相关报道·海湿专家谈】

风电引发生态危机!希腊为保护濒危猛禽紧急暂停三项目

南非提议将胡兀鹫非洲亚种南非种群列入《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附录一

42种非洲猛禽可能正面临灭绝危机 | CMS COP14

【海湿采风】猛禽之巅:小寒大早,北京麋鹿苑观白尾海雕

大型猛禽草原雕数据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GBIF)发布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


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



上图:2024年2月,CMS公约发布的《世界迁徙物种状况报告》封面图。该报告指出,虽然CMS所列的一些迁徙物种的生存状况有所改善,但其中近一半物种的数量正在下降,22%的物种濒临灭绝,几乎所有被列入CMS的鱼类都面临灭绝威胁;全球范围内的迁徙物种,包括那些未列入CMS的物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灭绝风险;列入CMS的物种中,有75%受到栖息地丧失、退化和碎片化的影响,还有较多物种受到有意捕捉和意外捕获的影响。来源:CMS公约


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onven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of Migratory Species of Wild Animals, 简称CMS)于1979年签署,是一项旨在保护和管理全球迁徙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国际条约。该公约强调了保护这些物种在迁徙过程中所需的生态环境,促使缔约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协调一致的措施。也被称为“波恩公约”。

CMS是全球五大与“生物多样性”最相关的公约之一,它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那些会在不同国家之间迁徙的野生动物,比如鸟类、海洋生物、哺乳动物、蝙蝠等等。这些动物在迁徙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威胁,比如栖息地丧失、非法捕猎等等。CMS公约通过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共同努力,为这些迁徙动物提供保护。从栖息地的保护到执法合作,CMS公约的范围非常广泛,旨在确保这些动物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不受人类活动的干扰。

【你知道吗?】长期以来,在全球,船舶的开放式螺旋桨在航行过程中给海洋生物带来了显著的伤害和死亡,尤其是对于大型海洋生物如鲸类、海豚、海龟、儒艮、海牛等。例如在北大西洋,因开放式螺旋桨撞击带来的鲸豚死亡比比皆是;如在卡塔尔海域,有超过50%的鲸鲨身上都有明显的螺旋桨伤痕。这显示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在我国也不例外,多年来沿海发现因被螺旋桨打死的海洋动物不在少数。此外,开放式螺旋桨对于人类(游泳者、潜水人员和海上作业人员)的伤害案例也比比皆是。许多专家建议,在海洋保护区、或重要海洋哺乳动物区域(IMMAs)或重要迁徙路线上降低船舶速度、加装螺旋桨保护装置,是减少损害、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良好举措。(海洋与湿地·宣)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