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脊髓”让截瘫患者重新行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30 08:00 4

摘要:昨天,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举行科技助残平行论坛。这也是中关村论坛今年首设的残疾人领域平行论坛,主题为“科技有爱,共创美好世界”。论坛现场发布了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和15项科技助残创新案例。北京市海淀区入选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发布的创新案例中,科技力量让瘫痪

本报讯(记者代丽丽 刘苏雅)昨天,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举行科技助残平行论坛。这也是中关村论坛今年首设的残疾人领域平行论坛,主题为“科技有爱,共创美好世界”。论坛现场发布了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和15项科技助残创新案例。北京市海淀区入选科技助残重点联系地区。发布的创新案例中,科技力量让瘫痪者重获行动力,助聋人流利表达。

在15项科技助残创新案例中,清华大学李路明团队的“人工脊髓”项目,自主研发32通道植入式“人工脊髓”,完成4例临床试验,可帮助截瘫患者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站立和行走;昌平实验室刘河生团队的“个体脑功能剖分技术”项目,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精细剖分个体大脑功能分区,精准解析脑环路,为脑功能疾病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支持;上海交通大学高峰团队的“导盲六足机器人”项目,结合多传感器融合、自主导航和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具备复杂地形适应、环境感知和动态避障能力,为视力残疾人安全出行提供精准辅助。

清华大学生物医药工程学院教授洪波是我国脑机接口与神经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他分享了通过脑机接口技术来帮助四肢瘫痪残疾人的故事。

一场车祸令老杨颈椎处脊髓完全性损伤,导致瘫痪。通过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老杨的脑电信号被机器读取出来,下达给一只气动手套。三个月后,这只手套代替老杨与大脑“失联”已久的右手,准确完成了抓握水瓶的动作。第二个植入脑机接口的患者,可以通过脑电信号控制轮椅行动。前几天,当洪波教授去看望第三例患者小董时,他已经可以拿起一个十立方厘米的木块了。

“大家好,我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舞蹈演员魏菁阳……”录音里,一个聋人女孩从唇齿间挤出沙哑的声音,但在现场播放的另外一段录音里,通过科技产品的转化,她艰难的发声变成了标准而流畅的普通话。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介绍,这是科大讯飞跟华为合作研发的产品“小艺声音修复”,通过科技手段,让聋人可以顺畅表达。

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人协会主席、世界盲人联盟亚太区主席李庆忠在圆桌会议环节表示,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给视障残疾人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下一步我们期待,随着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视障者可以尽快用上更多人工智能终端产品。”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